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整理

海绵城市推进过程中,遂宁将外聘专家的“洋技术”与本地技术人员的“土办法”有机结合,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如创新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道路边带透水技术、碎石蓄水、海绵卓筒井等,既兼顾了生态、安全,又做到了“小巧省”解决大问题。

遂宁市河东新区东平大道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就是应用“土洋结合”创新技术的项目之一。东平大道是城市主干骨架路网之一,承担南北交通联系的功能。

东平大道  宋敏 摄影

然而道路汇水面积大、汇水速度快,加之主干道车流密集,污染物较其他道路多,给下游管道造成的排水压力较大,经市政管网带入河道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多。

如果为了实现既定地表径流控制目标,就对其做深挖深埋伤筋动骨的“大手术”,不经济的同时还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

于是,道路雨水口“微创”技术应运而出,通过低影响、少投入、高效率、易维护的“微创”小手术,解决内涝大难题。

微创改造示意图

回到东平大道海绵城市改造项目现场。项目组结合现场条件,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横坡,在机动车道旁的中间绿化带下增设的雨水通道,这样机动车道半幅路面径流雨水,就会流到非机动车道内。

堵住车行道既有雨水井,车行道雨水,通过开孔路缘石,进入雨水转换井,沉沙过滤至非机动车道

然后,通过非机动车道雨水口的简化改造,使得雨水先进碎石渗透带、下沉式绿地等海绵体尽量消纳后,余水再溢流到市政管网,有效实现道路径流雨水的截留和控制,以不破车道、少动绿化、浅挖浅埋的微创手术式改造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雨水口微创改造

这一过程,项目组对各种措施反复思考、模拟打样、试验验证,不断总结创新。比如雨水口的改造,从实现雨水收集和排放到解决维护难题,小到路缘石开口、雨水口分仓等设计,历经多次尝试,才得以逐步完善。

经由“微创”改造小手术,东平大道雨水对径流的污染减少了70%以上,项目投资相比“大开大挖”的改造方式也节约80%左右。同时,有效实现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降低雨水管网的排放压力,间接提升雨水管网的设计标准,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削减城市道路面源污染,对提升城市水环境和水安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片除署名外由遂宁市住建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