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e="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875rem;margin-bottom:1.875rem;font-size:1.1875rem">

川报观察记者 文铭权 蒋君芳 邵明亮 魏冯 文莎

县域强则区域强,县域兴则区域兴。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四川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基础所在。


川报观察推出“记者一线行·县域经济看‘县’象”专栏,派出记者兵分六路,赴全省多个县(市、区)采访,并邀省内外专家学者一起,从产业带动、基础支撑、民生优先、改革引领、环境优化等维度,观察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不同路径和实践,呈现四川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县”象。敬请垂注。

6月26日清晨,报道组一行路过雅安市名山区茶都大道,旁边广场上矗立着一尊11米高的石像:一位长须老者搂着几株茶树,握着一把锄头。朝阳映衬,轮廓格外清晰。

这个长者叫吴理真,作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人,被后人尊为“植茶始祖”“甘露大师”。每年的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祭拜茶祖吴理真都是重要环节。

在名山,这样的“茶的气息”随处可见。独特的茶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雅安名山区

在成都武侯、内江隆昌、宜宾翠屏、泸州龙马潭等地,报道组也都触摸到了不一样的城市魅力。这些独特,让这些城市更具吸引力。

科学规划打造城市亮点

“之前对威远的印象就是工业很发达,没想到来了却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座工业城市。”来威远旅游的泸州市民张凤霞,坦言自己对威远的印象在这几天里完全改变,“可以说是环境优美、生活安逸。”

刻板印象的改变,源于背后的诸多付出。“近年来我们在不断优化严陵工业园区布局,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淘汰不符合园区规划的产能,在工业园区与城市居住片区之间形成隔离绿带。”威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陈富学介绍说,未来威远将形成“一带四楔多园”平面与垂直相结合的立体化绿地系统。

绿树掩映、生态宜居的威远县  余远文 摄影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正在成为一座有吸引力城市的基本标配。隆昌县也定下了“一城绿色半城湖”的未来目标。

按照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隆昌市城市森林全域规划方案,隆昌将按照“一心、一环、三廊、三带、多点”的城市森林工程空间布局,将隆昌全域内的“一城、一湖、两街道、十七镇”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到2021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实施100个生态(森林)公园。

作为重要产茶地的名山区,对“为城披绿”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有近35万亩的茶园面积,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绿色外衣。”名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周万友介绍说,名山区正在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力争今年中心城区绿地率提升至39%。

作为城镇化程度最高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武侯区更多是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为自己添绿。一块块小游园、微绿地,让许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感受到绿色生活的美好。“从2017年9月启动到现在,我们一共完成了26个小游园、微绿地,总计面积达到12.3万平方米。”武侯区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

人民南路沿线的高楼大厦、华西坝周边的民国风情、武侯祠区域的古蜀格调……武侯区有着多元化的城市建筑风格。不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武侯祠。去年全年,接近50万人次游览武侯祠。今年1-5月,武侯祠已接待游客约27万人次。

去年全年,有接近50万人次游览武侯祠 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放大这张名片的效益,眼下武侯区正打造三国蜀汉城。“成都体院搬迁到三岔湖,老校区腾出300多亩土地,再加上周边几十亩,打造总规模有400多亩。”武侯区规划局副局长沈晓晋介绍,三国文化将在三国蜀汉城里得到生动再现。

历史古迹和文物,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如同武侯祠对于武侯区的意义一样,三苏祠也是东坡区最响亮的一张城市名片。

为了不破坏这张名片的影响力,当地做了许多工作。三苏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苏祠的古建大多采用了楠木、杉木和柏木,芦山地震时,三苏祠受损。为了保证文物修复的“原材料”,维修人员跑遍眉山、乐山等地的木材市场寻找老木料,有的老料已超过百年历史。

即使是在泸州建区时间最短的龙马潭区,历史依然有迹可循。在已经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中,98岁仍在运行的洞窝水电站成功入选。

泸州市龙马潭区洞窝水电站

年迈的水电站,即将迎来新生——水电站垂直上方100米的地方,一座全新的博物馆将拔地而起。龙马潭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胡江说,博物馆室内设计结合建筑高度,引入水幕设施,将“洞窝瀑布搬进建筑”,“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龙马潭区的一个新地标。”

于细微处感受城市气质

“看到这些公交站牌,就知道我们已经到了隆昌了。”第一次来内江隆昌旅游的天津游客唐浩,在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攻略”,知道这些精美的青石公交站牌,与隆昌的“中国石牌坊之乡”美誉有关。

川渝接合部的隆昌,是一个因古牌坊群而闻名的县级市。当地盛产青石,境内随处可见雕刻精细的青石桥、青石建筑和青石雕塑。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隆昌融青石文化、古牌坊元素于一体,在城区主要公交线路沿线建设了大量仿古大青石公交站。

石牌坊是隆昌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隆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这些造型古朴的公交站,每个大约需青石60余吨,上刻花、鸟、兽等,各种楹联牌匾更彰显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曾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公交站”。

而在武侯区郭家桥北二街,展示城市气质的是20幅街区风貌图:川大校史变迁、爱国校友事迹、薛涛爱国诗词、咏竹爱国诗词……这些图画中,竹子是时常出现的元素之一。

郭家桥北二街所在的望江坊片区,坐拥川大望江校区、望江楼公园等独特文化资源,成为成都正着重打造的“八街九坊十景”中的重要“一坊”。其中,望江楼公园是全国是全国最大的竹类公园,荟萃了国内外一百五十余种竹子。当地深入挖掘望江历史风貌文脉,打造出了郭家桥北二街“爱国”文化主题街巷,历史风貌与望江元素紧密融合,为生活化的街巷增添了一抹诗意。

在“中国竹都”宜宾,竹子同样是城市风貌中不可忽略的元素。该市投资20亿元建设龙头山竹文化主题公园,在城市重要干道、节点全面打造竹景观,累计栽植楠竹约25万余株。“不愧是中国竹都!其它城市很难看到!”来自上海的游客宋怡然这样总结自己的宜宾之行。

智库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唐密

城市可以再加工但别动山水格局

●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特色,关键就在于和周边的山水“相处”得好不好。


● 山、水、城和谐共生,组成“生命共同体”,才是城市最大的特色。


● 在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得兼顾民生,要避免历史文化遗产的完全商业化和景点化,避免成为单纯为外地人服务的景点。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但每座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在城市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之间找到平衡点。事实上,“千城一面”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当前,四川正努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好那些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自己的传统和地方特色?

记者:四川县域总体规划上,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唐密: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特色,关键就在于和周边的山水“相处”得好不好。换句话说,要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山水格局,让城市和周边山水环境和谐共生。像成都都江堰、南充阆中就很有特色。都江堰做到了山、水、城、林、堰相互交融,早在清代就有诗句称赞“江流分内外,城市半山原”;而阆中则是按照中国风水格局来建造的,四面被群山环抱,也适应了嘉陵江在当地的180度天然回旋。

实际上,千城一面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要避免千城一面很难。就像批量生产的手机,差别可能就是在是否设计了翻盖、是否改良了摄像头等。要突出城市特色,得时刻记住,虽然城市可以再加工,但山水格局千年不变,山、水、城和谐共生,组成“生命共同体”,才是城市最大的特色。

记者:就四川省来看,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地段、老街、古建等历史文化遗产,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唐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前提下,保持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市民居住的老街区、古镇、传统风貌的街区。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当地村民的用水用电都很困难,他们都盼望改善生活环境,但外来游客希望看到“老街”“老景”,专家们则按照保护原真性的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修缮计划。这样一来往往导致保护修缮所需资金超过居民承受能力,反而制约了老街、古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得兼顾民生,我们不能以“保护”为名,不让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记者:面对这一挑战,具体怎么应对?

唐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让老街、古镇等地设施水平与现代化同步,比如进行危房加固、保障用水用电安全,方便本地人民生活;

二是要避免历史文化遗产的完全商业化和景点化,避免成为单纯为外地人服务的景点,因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也是当地人的生活居所;

三是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格局保护,不仅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本身,还要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点状保护和格局保护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微创改造,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四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城市也是如此,既要严格保护好非物质文化这个“精气神”,又要严格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打个比方,我们要让千年不变的玉垒浮云为都江堰增色,让锦官城外的森森翠柏为成都添彩。

切片一

与“东坡”相融,以文化打通发展之路

—— 让城市“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 

“这个东坡饼子有玫瑰馅儿,有坚果馅儿的,你还可以直接到店里DIY制作……”7月1日,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宋城”纱毂行的一家“东坡味道生产企业联盟自营店”前,店主陈艳正给游客介绍产品。

这条名为纱毂行的小巷,就在三苏祠南大门外,青石板铺地,建筑宋式仿古,朱红的路灯形如斗拱,吸引了不少参观完三苏祠的游客。近年来,东坡区不断实施东坡文化传承创新“七个一”工程,以东坡文化为特色,大力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优化提升东坡文化核心区。

从2013年开始,眉山启动建设“东坡宋城”,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为核心,按照“一街一故事,百步一传奇”的理念,对原有建筑、店招、标志牌进行重新设计,辐射周边1200亩区域。通过形态改造、文态塑造、业态打造,“以文为魂、古今融合、文商兴旺”的现代旅游服务区模样初显。据眉山市东坡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建介绍,“东坡宋城”规划面积已经扩展到1700亩,目前正在招商,将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现代旅游服务区。

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并未局限在三苏祠。今年以来,东坡岛上的“东坡里”和“东坡印象”水街,成为了眉山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聚集地。两个街区以宋代古韵建筑为载体,以苏州园林景观为原型,打造为集文化、旅游、购物、客栈等多元化精品业态于一体的四合院落式旅游商业风情水街。

而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更是将东坡元素处处融入。音乐喷泉暗含《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意,老泉桥、醉月桥、颖滨桥等10多座桥的名称则来自苏东坡典领八州、纵横北宋疆域留下的史实和诗词文赋中的精粹内容。每座桥上,都刻有苏东坡的诗词赏析。

位于眉山中心城区内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摄影 文铭权

东坡区委书记朱莉介绍,东坡区通过“一城、一湖、一岛、一楼、一观、一路、一带和四园”,规划改造以三苏祠、东坡书院、纱縠行为重点的东坡文化产业园,打造“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域。通过恢复古城墙遗址、维修三苏祠、再现古城门楼,建设苏洵公园、东坡竹园等,将东坡文化元素根植于眉山中心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依托城市的文化味,去年东坡区接待游客10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9亿元。其中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就达到每天1万多人次。

切片二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机盎然

“翠屏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宜居,家门口的花园广场太安逸了。”仲夏时节,家住宜宾市翠屏区小北街的李明闲暇时总要带着94岁的母亲到东街丁字口新建的市民广场逛一逛。绿树、青草、鲜花,整个广场生机盎然。   

然而,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栋办公大楼。李明还记得,政府通过“拆房植绿”,打造出一片开放式绿地。同时,广场一带房屋经过“城市双修”整治,外墙焕然一新,给周边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2017年,四川出台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修补(“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意见。“城市双修”工作遵循“开展调查评估”“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推进示范项目”四大步骤。

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翠屏区,是“城市双修”工作践行者之一。

图据翠屏区政府网

旧城搞双修做减法,新城拉骨架做加法。

去年,翠屏区共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29个,涵盖棚户区改造、风貌整治、光彩工程、生态修复、民生工程、栈道建设、城市绿化等领域,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同时,依托旧城改造、新区组团开发建设、新机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适度超前谋划项目统筹工作,超常规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化建设。

区人民法院审判庭、综合办事服务中心入驻新区,城市中央公园、酒都大道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增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品质逐步提升。   

变化肉眼可见:中心城区新建市民广场5个,停车场4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00台,新(改)建厕所42个,完成棚户区改造5809户,完成老旧小区电力改造惠及居民1.2万户……

“我们正抓紧施工,力争让公园全貌早日呈现在市民面前。”位于潼关码头附近的滨江公园作为“城市双修”提升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为切实肩负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的职责使命,翠屏区正全力推进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二期)、五粮液生态湿地等项目建设。

短评

让城市独一无二

栾静

一个打扮长相普通的大众脸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同样,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城市,也难以让游客驻足。城市就像人一样,理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位。城市一旦失去特色,大同小异的风貌、千城一面的格局会让人审美疲劳。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应该怎样展现自己的个性,涵养特色、传承记忆?让城市充满魅力?

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是留住城市特色的关键。城市特色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基于一个城市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基础上的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汇。因此,合理安排城市特色元素,处理好各种特色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厘清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思路,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以系统思维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才能预防与杜绝千城一面的现象。

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作,杜绝跟风模仿。各地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规划师、建筑师在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功能、技术、美观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兼容并蓄、辩证取舍能力。让风格特色成为城市的灵魂,体现城市软实力。


阅读更多>>>

航空经济局、酒类产业发展局…这些特色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撑腰 | 70年·县域经济看县象 ①

天生命好还是另有门道?看看这些县“无中生有”的新产业 | 70年·县域经济看县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