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川报观察记者  熊筱伟 何浩源 袁敏 陈碧红 秦勇

县域强则区域强,县域兴则区域兴。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我省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基础所在。

川报观察推出“记者一线行·县域经济看‘县’象”专栏,派出记者兵分六路,赴全省多个县(市、区)采访,并邀省内外专家学者一起,从产业带动、基础支撑、民生优先、改革引领、环境优化等维度,观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同路径和实践,呈现我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县”象。

第二期,川报观察县域经济调查报道组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广安市邻水县和遂宁市大英县,探寻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7月3日《四川日报》相关报道。

6月27日,记者乘车穿过成都市青白江区时,注意到一件“怪事”:车窗外不时会闪过一两根烟囱,却未见冒烟。什么工厂的烟囱这么稀疏?当地人告诉记者,那是钢铁厂和化工厂留下的“印记”。几年前,这些当地曾经的“绝对支柱”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呼啸而来的中欧班列(成都),和当地人此前没想过的“港口立城”产业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在我省并不鲜见的经济现象——不少县区和青白江类似,并未以既有产业为基础谋求转型升级,而是“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为何会选择这样的产业发展路径?又如何实现?报道组通过走访成都市青白江区、广安市邻水县和遂宁市大英县,寻找答案。

命好 不可否认

“无中生有”的新产业,要么有天时地利,要么有资源禀赋

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普遍观点认为,所在县区要么占据天时地利,要么资源禀赋过人,一句话——“命好”。

行走青白江,记者看到不少待开发空地和闲置厂房。“光攀成钢和川化搬走,就腾出至少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当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说,它们为青白江提供了难以复制的土地优势。

在青白江区发展和改革局,该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宁友明为“命好”提供了更多佐证:钢铁厂和化工厂2014年前后启动搬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与环保等要求;此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青白江区刚争取到不久的国家铁路中心站,一下子成了中欧班列(成都)的起点。

如果说青白江占了“天时”,那么广安市邻水县的汽摩配套产业则占尽“地利”。

6月28日,在该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彦用手画出两个紧贴的点,“重庆汽配工业大量集中在城市北边,而再往北开半小时车,就是我们这里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重庆产业溢出。园内四川翔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健告诉记者,之所以搬来,除了离下游客户近,还因这里“地价比重庆市区便宜很多”。

航拍的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一角。 康建林 摄

“过去邻水产业主要是‘一黑一白’,黑的是煤矿,白的是水泥。”邻水县经信局党委书记袁虹炜说,当地制造业可谓“零基础”,但这并不影响企业主动找上门。如今汽摩配套产业链除汽车整车外已基本完备,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八成。

同样依托“地利”的,还有大英县,这里的地下深藏上亿年的盐卤海水。一位当地人士说,即便没有中国死海这个“爆款”,当地丰富的盐卤资源和卓筒井文化迟早也会让旅游业发展起来。

门道 更值得研究

“无中生有”的新产业,蕴藏着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新规律

门道一:别只盯着优势,不能让差距抵消优势

随着走访深入,“无中生有”的故事逐渐呈现出曲折的一面。

利用盐卤资源,大英县先后搞过盐卤化工、盐业博物馆、酒类产品等,市场效果都不好,包装出的旅游项目也迟迟找不到“婆家”;至于邻水县汽摩配套产业,10多年前就开始自发聚集,但也经历多年不温不火局面……

“邻水地价是便宜,但汽摩产业不光需要地,还需要人。这里不管是模具设计工程师、成熟钳工还是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都缺。”一位重庆汽配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地融资难度也远高于重庆,“重庆那边符合条件半个月拿到贷款,邻水这边最快一个月,慢点两三个月都正常。”

对于差距,在袁虹炜看来,只看优势不看差距是鸵鸟心态,干不成事,“人才和环境确实有差距,我们正在一步步解决,不能让差距抵消我们的优势。”

在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记者看到了这种努力。从管委会楼上眺望,一条连通园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快速通道正在施工。“我们要在这里建高滩新区,找的就是为重庆两江新区做规划设计的那个单位。”张彦说,目标就是要为企业、人才提供接近重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园区成立刚5年,已成为该县加速汽摩配套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累计引资175亿元,引入项目72个,80%来自重庆,90%是配套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

遂宁市大英县新城区。 大英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样的务实态度也成就了大英县。通过分级代理制销售等模式,大英县把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权限最大限度赋予市场主体,推动旅游业迅速发展,赢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强县等称号。

门道二:别只盯着自己,要“跳出县域看发展”

推动新产业“无中生有”后,并非结束——县区该如何对待这些新产业?要不要大力扶持?要不要将其作为县域经济支柱?

以青白江为例,2015年,原有钢铁和化工厂全部关停搬走,该区发展进入阵痛期,GDP增速骤跌至5.1%,在全省各县区中近于垫底。“传统支柱产业走了,物流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宁友明说。

“那几年支撑经济的,是玻璃纤维等老工业区转型前后引入的先进材料产业。”宁友明说,这引出一个新话题——有没有必要重点推动“无中生有”的新产业?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行不行?当地还真考虑过后者,“转型方案都写好了,厚厚一叠。”

为何最后改了主意?宁友明表示,这是跳出区县来思考的结果,“青白江离成都太近,发展重工业毕竟受限;相比之下,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通道优势,潜力巨大。”

多位受访者提到,这背后蕴藏着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规律:“跳出县域看发展”,将资源禀赋等放到所在市乃至城市群更大范围内去寻找自身定位,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同样的思路,让邻水县在面对同样“无中生有”的纺织产业时,表现出不同态度。

6月28日,记者在邻水县九龙镇看到,十余家加工外贸服装的小工厂“挤”满了街道。“近年来,一大批曾在沿海务工的老乡返乡,带起了这一片工厂。”镇上一家纺织厂老板周贤江说,当地加工衣服都供给美国、日本等国际知名快销品牌,生意不错。当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从全县范围看,九龙镇发展纺织业的优势并不突出,也不符合广安乃至川东北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县里并未特意扶持,“它们甚至没列入镇上产业规划。”

智库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研究所副所长曾洪萍:

另起炉灶选产业 不怕扎堆 只怕乱扎堆

最近这段时间,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研究所副所长曾洪萍在省内密集调研县域经济发展,“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区县在主动追求产业发展的‘无中生有’,这很有意思。”

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符合发展趋势的、正常的经济现象。因为一方面它有潜力,由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大城市产业溢出增多,“区县抓住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它相对更易实现,“传统产业转型,不仅面临产品激烈竞争,还涉及既有利益格局调整,当然不如‘另起炉灶’来得方便”。

曾洪萍同时也提到在“无中生有”产业的选择上,不少区县都存在“扎堆”现象——眼看装备制造有前途,各个区县就都上马装备制造项目;发现新材料产业形势好,大片区县产业园拔地而起……传统观点认为,“扎堆”会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同质化,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曾洪萍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产业选择不怕‘扎堆’,只怕‘乱扎堆’。”

如何界定这个“乱”?她认为界限在各个区县是否能嵌入到产业链条的不同位置中去,“比如都发展新材料,但各区县根据自身条件,有的做原材料提纯等上游、中游,有的做下游应用开发,互为补充,当然是好事。”

怎样才能在产业链中找到各区县的精准“位置”?曾洪萍认为这需要市域协调,需要各区县“跳出县域看发展”进行科学决策。“千万不要拍脑袋决策,对新兴产业不够了解很正常,可以借专家和咨询机构等‘外脑’帮助分析研判。”她特别提到,如今市场上有大量专利导航公司等,可通过他们了解新兴行业的专利和产品集中在哪些细分领域,掌握在哪些企业手中,方便区县政府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和行业龙头来招引。

切片一

青白江区:

借力国际铁路港 做大临港开放型经济

6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青白江区获悉,今年前5月,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营收增长 87.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8%。同时,自木材、肉类、整车和粮食口岸运行以来,进出港货物总值去年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的带动效应凸显。

四川新华全球购于6月中旬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开门迎客。作为新华全球购供应链公司西部首家线下交易展示中心,四川新华全球购借助中欧班列(成都)的运输时效和成本优势,80%的进口商品价格低于其他电商平台。

“目前正陆续把以往在香港、广州、深圳清关的产品转移到青白江口岸清关,把这里打造成西南最大的进口商品线上、线下展示交易中心。两年后,开店数预计达200家。”该公司副总裁刘海军透露,下一步将在青白江开展货运代理及整合服务、保税加工及仓储服务、整体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等服务。

共享通道红利,是新华全球购落地的关键原因。2017年,青白江区加快建设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在对传统制造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在临港片区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保税加工3大主导产业,以新建占地40平方公里的欧洲产业城为重要载体,加速吸引适铁适欧产业落地。

目前,招商局集团、盒马鲜生等84个物流商贸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总投资550亿元,综保区28万平方米多功能标准化厂房和智能仓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沿线有31个国家的企业签约落地,法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馆投用。区域内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今年前5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7185户,同比增长247.87%。

临港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青白江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依托中欧班列(成都)和成都国际铁路港,该区已相继与宜宾、泸州等地实现铁水联运,与攀枝花、凉山等地共建班列基地,与德阳共建“姊妹”物流园区,与全省21个市州近100个县市区开展产业合作。同时,在“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互动模式带动下,加速推动川货抱团“走出去”,攀枝花果蔬、温江花卉、安岳柠檬、蒲江猕猴桃、金堂脐橙等农产品和戴尔、联想等电子产品远销欧亚市场。目前,国际班列带动川内货物出口占比达65%,同比增长18%。

切片二

自贡自流井区:

用传统文化“孵化”世界级彩灯产业

自贡自流井区企业制作的彩灯。  秦勇 摄

“无中生有”,对自贡自流井区而言,是将传统的彩灯文化,“孵化”成现代文化产业。

当地时间6月12日晚,30组来自自贡的彩灯点亮了沙特阿拉伯海滨城市吉达的滨海公园。这是自贡彩灯首次亮相沙特阿拉伯。这背后是自贡市自流井区和企业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举办巡展,将彩灯产业向海外推介的努力。

自贡彩灯文化的根和魂源于自流井。自古以来,自流井区仲权镇就有制灯、赏灯、游灯传统,自唐宋以来,提灯会、天灯会等节庆活动盛行。然而,自贡彩灯虽有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并未形成现代产业。

转机出现在近年。去年自流井区彩灯企业在3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会78场,实现展销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46%。今年,又签下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场年度展会订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正是重点区域。

“下一步将打造仲权彩灯特色小镇,并以此为起点和支点,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自流井区文体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甘建平表示。

根据规划,仲权彩灯特色小镇面积约7平方公里,将打造彩灯古街、彩灯创意大师园、彩灯培训学校、彩灯民俗文艺馆、彩灯产业集中园等,形成集彩灯制作、观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特色小镇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群众年纯收入2.5万元。

作为产业延伸和补充,自流井区还将着力打造“釜溪夜游”项目,擦亮“中国灯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