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小康见证人:何学钰

何学钰是眉山市青神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同时他又有另外一个身份——家庭医生。2003年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选择了这个仅有20万人口的小县城。从医18年,他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青神县有副高职称的医生不多,作为专家他要在县医院诊疗疑难杂症,作为家庭医生他又要常年进村入户,用最贴近的方式,最朴实的语言,让村里的慢病患者渐渐懂得了健康知识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把健康带进千家万户。

01

一位常客 每周到村里慢病患者家中巡访

6月9日上午11点,刚刚上完门诊的何学钰便和科里的护士一起,带着巡诊箱,匆忙登上了医院专门的“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直通车。当天,他们的目的地是南城镇的几户慢病患者家。在与南城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汇合后,直通车停在了南城镇百花村9组罗建容家门口。

“唉呀,你们又来了。”罗建蓉像老熟人一般与何学钰的家庭医生团队打着招呼。进门后,成员们熟练地分工协作,有的打开记录村民健康情况的移动平板电脑,有的拿出血压器、血糖仪开始检查。“最近身体有没有什么不适?药是不是坚持在吃?”何学钰一边询问着罗建容的身体情况,一边观察着检查的结果。在详细询问和检查后,何学钰对罗建容的高血压用药进行调整,并反复叮嘱她必须坚持定期用药,一旦有身体不适就给他打电话。

从罗建容家离开后,一行人又赶往了另一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村民家中。像这样到村民家中巡访,是何学钰每周的必修课。

说起家庭医生,何学钰告诉记者,自从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他就成为了第一批成员。这些年来,无论他是普通医生还是专家级医生、无论是一般医务人员还是科室负责人,都没有丢下家庭医生这个职责。也正因为身兼“数职”,在何学钰的时间表里,几乎就一个字——忙。

每周三和周日,他都要上门诊,周二要走村入户巡访,还有半天要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指导和对居民开展科普讲座,其余时间要为在县医院住院的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有事不能下乡,就要挤了时间补上。“前一天因为医院有会不能下乡,所以就在9号这天上完门诊后下了乡。”何学钰对记者说。

对于何学钰来说,他的“双重”身份也经常让他在高端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变转。作为医院的专家,他要对医院接收的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作为家庭医生,他又要用最朴实的话,不断重复给群众讲解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每次下乡,除了帮村民看病外,他还要留下电话号码,一旦村民有不懂或身体不适时就给他打电话。这也使得何学钰的电话不断,但每次来电,他都会详细地给对方解答。

“这其实就是进步,说明大家已经在关注自己身体变化,把健康放在心上了,这里面也有家庭医生的一份功劳。”何学钰说。

02

一个变化 群众满意度从82.7%上升至96.4%

村民们也有了家庭医生,这不仅降低了村民小病拖成大病的可能,更增加了大家的健康观念。

53岁的窦其龙是南城镇南沟村人,5年前查出高血压和糖尿病。那时,凭着身体好,他也没太在意,在卫生院拿了药也没按时服用,血压和血糖始终控制不好。经过何学钰反复讲解,窦其龙正确服药后两项指标归于正常,不仅把烟、酒戒掉了,“大油多盐”的重口味也改了。

看着村民们的变化,何学钰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付出终有了回报。

“其实,家庭医生自实施以来,在措施、方法上也在不断改变,就是要让村民拥有更好的健康水平。”何学钰告诉记者,刚开始时,青神县的家庭医生是采取“一对一”模式,就是一个医生确定负责一个或多个慢病患者,要求双方定时联系。这种模式效果有限,患者常常想不起打电话,医生打过去患者也大多不愿接。现在,则改为“2+3”团队模式,由县上的2名专科医生加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3名医生组成10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县实行分片包干。

“方法上也采取了绿、黄、红三色分级管理模式。”何学钰说,高血压、糖尿病“两病”控制稳定的由村医管理、随访。控制欠佳,药物需要调整的为黄色,由卫生院管理、调整。控制效果不好,满意度不高的为红色,则由县里的专科医生负责。这样一来,分级管理,责任明确,效果也好。

而更让何学钰和慢病患者们高兴的是,从今年1月起,县里实行了慢病打包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一年一次性交120元,糖尿病交240元,全年所有的药物、检查和服务实行全包干,卫生院定期配送药品并进行检查,记录下各项指标,每个季度还有专家随访。两病患者自费比例由以往的42.48%分别下降到10%(参保职工 )和20%(参保居民),大力提高慢病质效。

何学钰还告诉记者,变化的不仅在措施上,还在设备上。过去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都是手工记录村民的健康情况,现在全是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电脑上有健康信息化系统,所有村民健康信息都在上面。

“现在,我们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由过去的3500多人,增加到12000多人。在家庭医生干预下,村民对健康的观念大为改变,医院住院的‘两病’患者比过去少了2/3,群众满意度从82.7%上升至96.4% 。”何学钰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家庭医生的一员,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村民们能健康地生活。

小康感言:

我是一名基层的医生,最能体会健康对于农村群众的重要。从医这么多年,我也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关怀。尤其是近年来,新医改给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在小病有家庭医生,大病有专家,重症有绿色通道转城市大医院,住院治疗有医保。可以说,曾经的看病难、看病贵已得到有效缓解,群众的健康有了保障,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生病犯愁了。

相关报道:

我的“带感”生活⑨|用科技种田 这个“耕夫”不一般

我的“带感”生活⑧ | 李腾:我的柠檬够酸 我的生活够甜

我的“带感”生活⑦ | 逐梦最强!这位“90后”参与打造“华龙一号”的能量“芯”

我的“带感”生活⑥ | 这位“全国十佳最美教师”为啥“爱折腾”?

我的“带感”生活⑤ | 鲍进芝:从“带村成长”到“与村同长”,乡村文旅成“主战场”

我的“带感”生活④ | 胥思广:集卡狂人用收藏见证历史

我的“带感”生活③ | 50岁重拾绣花针创业,杨华珍让大山里的传统手艺走向世界

我的“带感”生活② | 黄晶:“亮晶晶”照亮孩子前行路

我的“带感”生活① | 陈龙:时速300公里的“飞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