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何浩源

在广安协兴,有一座三合院,青瓦白墙,并无特别之处。1919年,邓小平从这座院子里走出,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广安人的心里,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有特殊的地位,不少人经常来到这里,缅怀小平同志。

近日,60岁的广安市前文联主席童光辉来到位于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在邓小平就恢复高考问题致华国锋的信展板前,停下脚步,陷入了沉思。“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童光辉说。

恢复高考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恢复高考是文革结束后的一件大事,不但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位于邓小平故居旁,建于2004年,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由一个序厅、三个陈列展厅、一个珍藏厅、一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展出图片408幅、文献资料200余件、还原场景4个,再现了邓小平光辉的一生。

陈列馆全景式地展现了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走进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里面展陈了邓小平在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关于教育工作报告上的批示、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邓小平致华国锋的信》等重要文件复制件,反映了恢复高考这段重要历史。

1977年,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向小平同志建议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进行。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童光辉上课时从老师的口中国得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找到当天的报纸,在长辈和同学间奔走相告。“当时非常兴奋,暗暗下决心来年一定要考上大学。”童光辉清晰地记得,44年前的那一天,看到希望时的激动。

沿着陈列馆继续往前走,可以看见一张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给大学生签名的照片。邓小平故里旅游区金牌讲解员张译文介绍,这是当时小平同志正在给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王晓望签名。当天,王晓望和三位同学一起结伴游黄山。正在桃花溪一带流连时,看到邓小平正在百步云梯上欣赏摩崖石刻。几个大学生提出想要跟他合影,邓小平点头同意,并提出“以百步云梯为背景”。“恢复高考后,大学生们对小平同志的热爱溢于言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让中国人吃饱肚子

恢复高考让广大学生有了公平竞争读大学的机会,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则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解决了吃饭问题。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第五单元“开创伟业”,展陈了一些70年代使用的粮票。 1975年出生在广安的邱丽琴对这些粮票很有感触。邱丽琴回忆,70年代末,粮食依然紧缺,他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但配发的粮票依然不够一家4口人吃饭。有一次,邱丽琴的父亲生病了。邱丽琴就从父亲的包里找到粮票去换了梨,没想到却被父亲骂了一顿。“当时很小,但是还是记得这件事,父亲认为粮票要用到刀刃上。”邱丽琴说。

粮票旁边,展陈了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谈话记录,展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出台的过程。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1982年1月1日,中央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党中央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改革开放也给小平故里带来了深刻变化。1987年,广安实现连续9年粮食增产、生猪增长、现金增加,当地农民也过上了好生活。当年被分配住在小平旧居的9户农民,主动搬出了“邓家老院子”。他们说,掏出一颗真心来,不带半根竹木走。把邓家老院子完整地交给了当时的广安县人民政府。此后,这17间约800平方米的房屋全部作了展室。

如今的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幅员面积达到3.19平方公里,修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等景点,收集了大量和邓小平同志有关的文物和文献,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等荣誉,成为全国游客缅怀小平同志、找寻初心的重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