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怀 陈君 王代强

川滇两省交界,毗邻凉山州、丽江市、楚雄州三个市州,与周边六个区县接壤,攀枝花仁和区的特殊区位,让其不仅成为攀枝花的南大门,也是四川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尽管一季度工业增加值达到8.8%,同比增速全市第一,但在区委书记任礎军看来,产业动能还没真正释放出来,需要在产业链上追求梦想。

2019年4月,仁和区委书记任礎军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上讲话。

谈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宜人新城、产业新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就是高质量的发展

记者:近年,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你认为如何才能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

任礎军: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才有未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如何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在发展中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仁和全景。李永忠 摄

攀枝花市要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仁和区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使命重大、责无旁贷。攀枝花市南向拓展的核心区——花城新区,以及钒钛新城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都在仁和区。

因此,结合自身特点,我们谋定“两新”战略定位:建设“宜人新城、产业新区”。这两个“新”,决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即以“两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宜人新城、产业新区”怎么建?

任礎军:建设宜人新城,就是要围绕“人”来推动城市发展。不仅让老百姓安逸生活,而且要高质量生产。围绕人的再生产过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新区,就是要围绕新产业来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建能使人充分就业的产业体系。我们也毫不动摇地持续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充分利用钒钛新城地缘优势,切实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记者:“两新”建设需要突破哪些重点、难点?

任礎军:一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今年要着力打通对外大通道,建成迎宾大道,拓展城市空间。依托路网建设把“大骨架”拉出来,重点是加快共城大道、阳光大道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宜居宜业。这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正推动水中央湿地公园、普达湖建设,给老百姓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三是加强规划统筹,实现产城融合。今年,围绕枢纽经济区建设,要在大健康产业发展、商贸物流业发展上做“大工作”,努力实现城市拓展与产业拓展齐头并进。

仁和区城市风光。 周乐天 摄

记者:在此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避免县域经济发展同质化?

任礎军:关键是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发展县域经济,布局产业,只要市场容量够、有消费,就可以做,不要怕和别人雷同。通过市场竞争,淘汰没有比优势的产业产能,发展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产业,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立足自身实际,仁和区将着力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全面推动“五区联动”发展,着力构建“一体四翼、五区联动、城乡协同”发展格局。

谈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

记者:整体上看,仁和区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如何?

任礎军:仁和区有27万人,去年人均GDP大约9万元。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产业动能还没真正释放出来,还没真正成为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因此,需要在产业链上追求梦想。

追梦,首先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产业转移中推动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其次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任礎军督导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记者:仁和区过去是产煤大区,现在产业布局呈现多极发展,如何看待现状?

任礎军:仁和区以前产业比较单一,煤炭独大。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稳煤、兴工、调结构”思路,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比如铸造、机械制造、新材料等,着力构建现代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方面,我们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工业发展要素保障。依托攀枝花“三区联动”平台,用好用活政策,全力抓好机械制造铸造产业集中区、石墨烯碳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推动富邦破产重整取得实质性成效。完善制度机制,细化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

区委书记任礎军督导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同时,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我们要实现农业园区化,实现农民变工人的身份转变,推动农村产学研工作齐头并进。

此外,通过切实抓好三产服务业,突出阳光康养主题,着力构建全时、全域、全龄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普达阳光等康养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引进了万佳源鑫蓝广场等23个项目,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获评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今年,将着力培育总部经济、数字经济。

记者:作为工业城区,发展产业时如何找到老百姓消费的“主打方向”?

任礎军:这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把工业品变成日用品,找到产业发展切入点。从全区经济结构看,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三产服务业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攀枝花是工业城市,生产工业品就要围绕延伸产业链做文章,在产品链、价值链、产业生态上下功夫。要依托攀钢产业链的上下游、左右端开展招商引资,布局相关三产服务业业态。

谈文旅融合发展

·发展文旅产业,既要浪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

·做好文化挖掘和保护,讲好仁和故事

记者:仁和区自然禀赋相对薄弱,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任礎军:仁和区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非遗项目3个,被称为中国苴却砚之乡。这些年,我们开展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行动,举办了“姊妹节”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独具特色的俚濮文化、苴却砚文化等不断传承发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做得还不够,但潜力巨大。

文化不一定是实体文化,也可以是在我们身上不自觉体现出来的东西。仁和区拥有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还有父辈们创造、融入血液里的三线文化、三线精神,以及成昆铁路建设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攀枝花仁和区苴却砚博物馆。 周乐天 摄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真正把三线精神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在工作中。不仅要讲好我们的故事,还要想办法让文化流进血脉,让后来者为此激动、为此兴奋。

发展文旅产业,既要“浪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今年,仁和区将围绕旅游新村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成昆铁路建设等题材,包装资源,强化招商引资,推动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

谈乡村振兴

·把城郊农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增加农民收入

·把产业布置下去,解决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

记者:与其他城区相比,仁和区农业农村占比较大,如何协调发展?

任礎军:仁和区比较特殊,下辖八镇、六乡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农村占比较大,乡村振兴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前些年,我们在关注农业农村上做了大量工作。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把农业发展真正提到现代农业的水平上。把城郊农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业的发展基础、生态基础,促进和发展城郊休闲农业。

城区俯瞰图  李永忠 摄

记者:这方面的短板,或者说工作重点是什么?

任礎军:精准脱贫。仁和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近1万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提前开展了行动。2014年,我们提出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两区发展”,把产业布置下去,让老百姓有收入来源,解决过去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去年底,全区10个精准识别省级贫困村已实现脱贫退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达到脱贫标准,现在正处于回头看、巩固提升阶段。

谈区位和交通

·通过交通枢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转化为发展优势

·规划编制门户枢纽经济发展区建设方案

记者:攀枝花在全省最南端,仁和区在攀枝花最南端,如何看待区位?

任礎军:攀枝花要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枢纽的功能就落实在仁和区。要通过交通枢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仁和区城市建设。周乐天 摄

记者:你多次提到道路交通建设,很重要吗?

任礎军:当然。仁和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于其他兄弟县区并不算落后。这些年,仁和区交通基础瓶颈已经基本突破,G5高速、国道108、省道214已经打通。攀大高速正在建设,未来将建的沿江高速也在仁和境内。

而且,农村的道路建设也走在全市前头。“村村通”已经实现,现在要解决“组组通”问题。仁和区的农村生态好、环境好、风景优美,道路打通后,将推动城郊休闲游产业发展、让康养下乡,让城里人去农村消费,给农村老百姓持续增收创造机会。

任礎军到大龙潭乡宣讲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最近,我们正在规划编制门户枢纽经济发展区建设方案。门户枢纽经济发展区可能有25平方公里,将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布局大健康产业、教育创新、商贸物流等产业。今年,招商引资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市委已经批复同意我们设立了专门机构,推动相关工作。

谈工作愿景

·不要想做多大的功绩,把每天的职责履行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收入、有钱、有得玩

记者:如何看待县域发展考核?

任礎军:考核既是动力,又是压力。考核、督查是必须的,能推动工作。我们要有一个不甘落后的精神,要有一个“为这个区域发展负责”的态度。

归根结底,县域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要想做多大的功绩,把每天的职责履行好,把当地确定的工作抓好,结果留给老百姓去评说。至于结果,通俗地说,就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收入、有钱、有得玩。

>>>点击“对话183”打开专栏<<<

倾听更多发展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