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文永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主办:自贡盐商文化研究会

        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主持陈茂君 文铭权


陈茂君 川观新闻记者 文铭权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就此出现,所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1927年毛泽东与参加秋收起义同志合影)

秋收起义使我们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依靠这支军队,毛泽东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任秋收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参加起义部队集结修水渣津镇,举行秋收起义授旗仪式和誓师动员大会,毛泽东、卢德铭将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授予起义部队,拉开了秋收起义的大幕。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这是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现馆藏于秋收起义纪念馆。

而在自贡烈士陵园纪念馆里,也有这样一面军旗,旗上画有五角星、五角星内有交叉的镰刀斧头图案,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

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为什么"现身"自贡?让我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致敬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坚守!


自贡骄傲: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1905年6月9日出生在自贡市仲权镇,1925年6月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1926年5月任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参加北伐作战;10月,在武昌战役中由于作战勇敢升任二营营长,不久升任团参谋长。1927年任北伐军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同年9月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卢德铭第二次人生抉择)

秋收起义失败后,同毛主席一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9月25日遭敌伏击,为掩护部队转移时牺牲,时年22岁。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叶挺的建议,帮助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组建警卫团,说服张发奎同意,任命卢德铭为警卫团团长,并抽调叶挺独立团的一些连队参与组建。同时,在中央军委参谋长聂荣臻的调派下,大量向该团委派中共党员。

7月,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国民党到处都在杀人,两湖各地不少工会干部、农运干部逃到武汉,卢德铭就以招兵的名义,悄悄把这些人收留下来,送到警卫团,使警卫团三位团级干部都是中共党员,四个营长有三个是中共党员,连排军官中一半是中共党员、黄埔一期二期学生。团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步青年各占三分之一,很多士兵都是各县逃出来的工会、农运领导人。

(卢德铭雕像)

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叛变革命,组成“东征讨蒋”大军,直逼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8月1日深夜,卢德铭收到两封密电,一封是张发奎要他率部乘船到九江集结,参加“东征讨蒋”。一封是在贺龙20军工作的中共党员周逸群要他脱离张发奎,率部急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

卢德铭与参谋长韩俊、指导员辛焕文开会商量,决定听从党的指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为防止泄密和过早暴露,假借张发奎的命令,表面率警卫团坐船去九江,而中途在阴新县黄颡口上岸,直奔南昌,这是从武昌到南昌的最佳路线,正式脱离张发奎。

(响应南昌起义场景)

8月9日,警卫团到达南昌附近的奉新县城后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于8月3日撤走,南昌已被张发奎占领。同时,张发奎已令两个团的兵力前来围歼卢德铭警卫团,并即将形成包围圈。此时,警卫团2000官兵在炎热的八月经数日强行军,病员大增,战斗力受到影响。于是,卢德铭决定把部队撤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铜鼓一带,先行休整,同时派人去找省委请求下一步行动的指示。

(秋收起义)

部队壮大了,下一步该怎么行动?卢德铭请示湖南省委,省委指示卢德铭去闽粤一带找南昌起义部队,他们更需要作战部队。卢德铭前往武汉时,找到中国共产党留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次日,向警予向卢德铭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并已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向警予指示卢德铭仍回原部队工作,扩大工农武装,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卢德铭任总指挥,协助毛泽东同志发动秋收起义。


军旗飘扬:

把革命军种子带上井冈山


1927年9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新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同时,起义部队使用了一面自己设计的旗帜。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

9月9日,毛泽东和卢德铭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在修水渣津镇举行的秋收起义授旗仪式和誓师动员大会上,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首次飘扬。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源于网络)

这面军旗的设计者是时任第一师师部参谋、曾经留法勤工俭学的何长工,以及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

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会东厢房灯火通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师部参谋处一张宽大的八仙桌上,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三人连夜赶制军旗。

通过反复比较、推敲,修改着,争论着,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

(北伐时期马步枪)

军旗突出军队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军队是工农子弟兵的性质和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主题。鲜艳的红旗中间为一枚大五角星,五角星内是交叉的镰刀斧头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面用黑布缝写着繁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番号。

这面军旗的含义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毛泽东所写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开头两句即为:“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镰刀代表农民,斧头代表工人,交叉的镰刀斧头叠加在五角星内,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工农联盟的政党。

(秋收起义使用的马刀)

秋收起义原计划9月16日会师长沙,占领省城。但各路部队失利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撤到文家市。此时,起义部队5000官兵仅剩1500人左右。

9月19日夜晚,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成德堂”教室里,毛泽东主持召开由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议。毛泽东指出:“当前敌强我弱,敌大我小,革命转入低潮,起义部队受到挫折。敌人的力量主要在城市,目前我们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要坚决停止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

但毛泽东的观点遭到师长余洒度的反对。余洒度认为,应该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计划。并且,攻打、占领长沙是党中央和湖南省委的决定,南撤就是临阵脱逃,无法向省委和党中央交待。

(秋收起义使用的军号、马刀)

余洒度是黄埔一期生,而毛泽东才来部队十多天,其他军官对毛不是很了解,所以,争论十分激烈。

关键时刻,卢德铭挺身而出:“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现在敌人已经知道起义部队的意图,必然会调集重兵对付我们。如果再去攻打长沙,我们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因为卢德铭是总指挥,大多数官兵都认同卢德铭的才干和为人,纷纷举手赞成毛委员的主张。卢德铭的支持,对会议的转折起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传》这样记录:“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在总指挥卢德铭等的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议决退往湘南。”

(秋收起义使用的步枪)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四个团,但秋收起义后成建制上井冈山的只有第一团,即卢德铭警卫团。第二团是安源萍乡的工人武装,以及安福、衡山的农民军,在9月17日的浏阳之战中全团覆没,团长王新亚下落不明。第三团是浏阳、平江的工农义勇军,芦溪之战被打散,所剩人马很少。第四团是收编的贵州军阀的部队,9月9日,团长邱国轩叛变。

毛泽东就是依托卢德铭创建的这支部队,4个月后在井冈山初步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来,毛主席曾对斯诺深情地说道:“这支最早的部队中,有许多人忠心耿耿,直到今天还在红军中,例如罗荣桓,第一军团政委。杨立三,现在是一个军的司令员。这支小队伍最后上井冈山的时候,人数很少,总共只有一千人左右。”


血洒芦溪:

总指挥卢德壮志未酬


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义部队在退往湘南经过芦溪山口岩时,遭到国民党朱培德部和当地民团的伏击。卢德铭亲自带领警卫团的一个连冲上去,掩护大部队突围。当大部队完全突围出去的时候,一颗子弹射中了卢德铭。当时情况紧急,连卢德铭的遗体都没有抢出来。

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时,悲愤交集,他用双手抓住第三团团长苏先俊的衣领,大声喊到:“你还我卢德铭!还我卢德铭!”

(还我卢德铭)

1927年,卢德铭不畏白色恐怖,在武昌国民政府驻地组建了卢德铭警卫团。8月3日,他听从党的指挥,带领2000多人弃船登岸。9月25日,当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遭遇敌人重兵伏击时,他奋不顾身,用自己的生命掩护部队突围。表现了卢德铭在困难时刻对党的忠诚和敢于担当精神。

共和国元帅罗荣桓是卢德铭秋收起义时的老部下,关于他对卢德铭的回忆,在总政治部撰写的《罗荣桓传》中,有这样的介绍:“卢德铭是从叶挺独立团出来的,他的作风同其他军官有明显的不同。别的团长、营长都有小伙房,吃饭讲究四菜一汤。卢团长却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号房子时,卢团长总是先住部队,自己住的房子往往比较差。

(血战山口岩场景)

卢团长从来不带卫士,有人曾向他建议,出门时带个把人,一来安全,二来办什么事情也方便一些。可卢团长拒绝了,他说:‘你们不都是我带的人吗?我生活在弟兄们中间,只要弟兄们安全了,我个人的安全又有什么问题呢?’卢团长对部队讲话时,经常说:‘弟兄们,你们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他平时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战斗时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深得弟兄们的爱戴。”

“罗荣桓听了战友们的介绍,知道卢德铭指挥部队,不仅仅是依靠发号施令,更不是依靠打骂,而是依靠自己的模范作用,让大家照自己的样子做。所以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尊重他。罗荣桓便以共产党员卢德铭为榜样,成为人民军队第一批连队的党代表,开始了人民军队首创的连党代表的实践。”

(卢德铭雕像)

卢德铭朴实、温暖的情怀,不但影响了罗荣桓一生,也给我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英雄归来

第一面军旗“落户”卢德铭故乡


1989年,自贡市著名剧作家陈远航创作的电视剧本《毛泽东与卢德铭》,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并经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审查通过。

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投入拍摄。1990年7月2日,为庆祝建党69周年,由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向全国播放。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拍摄时,根据剧情的需要,中央电视台委托军史专家,通过精心考证,最终复制了这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1989年12月,《毛泽东与卢德铭》外景拍摄完毕,陈远航找到中央电视台剧组,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以及卢德铭的军装、挎包、军帽、绑腿等带回了自贡。

(卢德铭雕像)

1990年1月,陈远航将这面军旗及其他服装等,悉数捐赠给自贡市民政局,现陈列在自贡烈士陵园。

英雄军旗留驻英雄城市,成为自贡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鸣谢:自流井区委党史研究室、卢德铭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