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绣荷包》《金沙江号子》《月儿落西下》《圆圆舞曲》《阿惹妞》……5月15日晚,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民歌研究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协办的“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行,此次音乐会在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bilibili)上全程直播。

当天晚上,川师大的师生们穿起传统民族服装放声歌唱,荧幕上还放着去田野考差时采集的原声,给听众的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曲目类型多样,涵盖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其中既有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经典《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有长期沉潜草野、世人知之甚少的汉族民歌《放风筝》《月儿落西下》《巴山背二哥》《金沙江号子》,更有藏、羌、彝、苗等民族的《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

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十三载,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民歌3080首。

并于2017、2018年相继出版《四川民歌采风录》《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田野的考察与研究,为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曲目的遴选与编创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

据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音乐会以回归音乐本位,回归民族风格本位为宗旨,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主创团队多方统筹,同心协力,对上述民歌精心改编、认真排练,从而实现了民歌从田野到舞台的转换。

(图片视频由四川师范大学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