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可放大观看视频

郫县城门 拍摄地:四川郫县(1917-1919)彩+黑


老照片是历史永恒的凝固

陈鹏 图片制作

作为数码作色技术的应用者、实践者,四川日报视觉中心有幸为一位叫西德尼•戴维•甘博的美国人100年前黑白老照片上色,我们希望能通过对历史影像的主观理解,用鲜艳的颜色还原经典,并致敬那些终生致力于影像记录先行者,让读者通过我们精心作色去感触100年前那个时代的物象气息,一睹百年前四川人的生活片段,感受这一百年来的变与不变。

当年成都街头流行的交通工具:鸡公车

文_谭曦

成都这块盆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江河贯通,但无奈要想走出盆地就感山险水恶、道路崎岖,让人寸步难行。据吴剑洲,胡重威两位老师编著的《成都掌故》介绍,百年前的成都街头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鸡公车和轿子。

● 老照片版01 ● 

待客的手推车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彩+黑

1917年美国人甘博翻山越岭、乘船渡江、骑马徒步,带着他的相机来到成都,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当年成都街头最流行的出租车——“鸡公车”。

● 老照片版02 ● 

手推车上的费佩德先生  拍摄地:四川新都(1917-1919)彩+黑

独轮车,车行时,轮响吱吱如鸡鸣,俗呼曰“鸡公车”,至少在汉代时已经出现。“鸡公车”因系独轮着地,所以无论平原山地,小道皆可畅行无阻,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鸡公车”沿至近代,也是农村许多人家通用的客货运输工具。车上无帷障,下雨则张盖或荷笠乘之。

● 老照片版03 ● 

待客的手推车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 )彩+黑

成都平原周边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鸡公车”主要是乡间使用,因农村地区道路多为泥土路且较窄,而鸡公车的独轮不拘大路、小路、田坎路,均能行使,在民间运输中占有重要位置。农闲时,车夫们进入城里头搭客挣钱,后来成都市区里也专门发展出一批推货载人的鸡公车队。

● 老照片版04 ● 

坐手推车的女人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彩+黑

但当时成都市区、郊区有石桥、木桥约百余座,只要有流水,就架一座,大部分是平形桥,一部分是拱背桥,除了宝莲桥、玉带桥、平安桥、桂王桥、兴隆桥、梓潼桥、通顺桥等少数桥是与地面齐平而外,其它都有梯阶。鸡公车虽吃力但还能上能下。,但锦江桥、青石桥、卧龙桥、一洞桥、金水桥既是拱背,鸡公车就需要抬行。只有九眼桥宽广而比较平坦,鸡公车夫推行在这段是最为顺畅的,也是心情最好的,这段大路是当年人人称赞的成都大道。

● 老照片版05 ● 

清洗洗独轮车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 )彩+黑

民国初年由于鸡公车制造简单,数量急剧增加,损坏路面太多,每车要缴过街钱。但街民仍不准通行,勒令推车人扛着车子过街,乘车的小脚妇女,也被迫下车步行。老年人感到十分痛苦,妇女认为极大羞辱。后来省警局也认为妇女乘此车,很不雅观,有碍风化,故明令禁止鸡公车人城。

● 老照片版06 ● 

乡间道路上泥卡住的独轮车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 )彩+黑

当然除了鸡公车,成都还能代表的交通工具就是滑竿和轿子了,在升平街、暑袜街、康公庙街、青石桥街、骡马市街有十多家制轿作坊。成都市有东大街、牛市口、九眼桥、浆洗街、青石桥、簸箕街、北大街、石灰街等几十家轿行。

● 老照片版07 ● 

拉猪车 拍摄地:四川成都(1917-1919 )彩+黑


人物链接: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至1919年间在中国期间,先后共拍摄了5000多幅有关中国的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得益于美国杜克大学的鲁宾斯坦图书馆的数据库,我们可以一睹百年前成都的人的生活片段,感受这一百年来的变与不变。


《跨越世纪黑白老照片》

主办机构

四川日报视觉中心  视觉四川

图片征集活动:

每一张老照片,记录着过去的印记与回忆,

每一幅照片的背后,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光影。

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下了你、我、他难忘的人难忘的事,画面中承载着的可能是某个幸福与感动的瞬间,某段艰难的岁月,某些已经消逝的珍贵的景与物......

图片征集要求:

1、每张图片精度不小于300DPI,大小不小于800K;

2、图片只限80年代前以前黑白老照片;

3、图片内容人物、场景皆可;

来稿请传QQ:4287297

网友来稿选登

● 老照片版08 ● 

此图由网友巴山老鬼提供原图,我方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