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

4月8日,1992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坎普兰教授应邀来四川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并受聘为荣誉教授。

坎普兰教授以《镜头的力量-我对生活和真相的思考》为题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坎普兰教授用“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看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少)。”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摄影生涯,并逐张讲解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三组专题作品,给现场师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展示的第一个专题为“消失的遗产项目”,包含了他拍摄于中国西藏、玻利维亚、泰国的照片。他说,用相机来记录这些文化传统就是镜头的力量,希望在这些传统文化消失之前,将它们展示给世人。

第二个专题为“21岁的美国人”,是坎普兰教授最有影响力的专题作品。这个专题展示了七名21岁的美国青年“不同生活模式”的价值判断:镜头下的七名青年尽管肤色、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不同,但他们同样渴望爱与尊重,并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希望透过摄影表达“不相信绝对客观,但相信公平存在”的新闻精神。

在以“古巴的面孔”为主题的专题中,他通过对古巴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地人生活中最真实的甜与苦。

在与师生的互动中,有学生问坎普兰最想拍摄中国或者成都的哪些地方。坎普兰说,这是第13次来到中国,第6次来成都。和21年前第一次开成都相比,成都的发展变化非常大,他几乎不能辨认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来成都,那也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每一件事物都非常新奇。我觉得每一张照片都变得鲜活,因为那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每一件事都很新鲜。我喜欢和街上遇到的人打招呼,喜欢去路边摊,清晨路边的早餐店。这些对你们也许习以为常,但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或是一个非母语地区的居民,你都会对这一切感到新奇。对于我,对于一个摄影师,你会觉得你所见的比照片上的更加生动、鲜活。我会一直记得我在成都的时光,因为我的妻子在成都出生,我的孩子是中国人。我非常高兴来到成都,来到我的第二故乡。”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为坎普兰教授颁发我校荣誉教授聘书。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代表学校向约翰•坎普兰教授赠送了刻有学校标志性建筑孔子像的铜制纪念品,约翰•坎普兰教授在收到纪念品惊喜的表示:“哇,这个礼物太精美了,我一定要把它带回家”。

川师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