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余如波 整理

【经典点击】

油画《红军过草地》


张文源《红军过草地》(第一稿),布面油画,164×94cm,1976年 (省美术馆供图)


由画家张文源于1976年至197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作者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笔调,描绘了红军战士在环境恶劣的草地上艰难前进的场面。他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表现出集体的温暖。画作继承了中国军事画的优良传统,主题鲜明、主次有序、内容充实、细节丰富,通过人物的动态表情,来表现事件情节,再现了事件的历史原貌和人物的精神状态。

油画《良宵》

由画家刘宇一于上世纪90年代创作。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及群众代表共庆中秋夜的祥和景象,展现了党和国家蒸蒸日上、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图景。该作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较大影响。

《良宵》的主次格局,如同很多世界名画那样,采用黄金分割法,即按照国际惯例1:0.618的比例找出最佳视觉中心点。就时空处理而言,右边部分用泛色来表现远距离,画面上,毛泽东身前留有空间,以突出全画视觉中心的张力;左边部分前排采用暖色来突出近距离。

整件作品“以静写动”,以一瞬间静态的描述来勾起观众对于“动态”的联想,在动态中突显人物的风采。品茗对弈,倾谈畅叙,人物各具神韵。

油画《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

由著名油画家高小华主创,历时近4年完成的巨幅全景油画。淮海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其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重大。《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大型全景画主要表现的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杜聿明军团撤出徐州,被解放军围困歼灭的重大战役,淮海战役也因此画上句号。整幅画以蓝紫灰色调为主,在恢弘长卷中用电影镜头一般的叙事方式,讲述这场战争。故事由左向右展开,夕阳的光芒投射在远处的徐州城上,杜聿明的部队正在往西撤退。近景是解放军的集结与支前民工的队伍。紧接着画面进入战场,夜间激战陈官庄,画面的中心就在这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初生的太阳照耀着皑皑白雪,粟裕大将站在一个小山坡上,默默地回望并注视着整个战场。

版画《巧渡金沙江》


袁吉中《巧渡金沙江》,套色木刻,72×102cm,1961年 (省美术馆供图)

由四川版画大家袁吉中于1961年创作,这件歌颂红军长征的木刻版画《巧渡金沙江》自诞生伊始,就获得来自各方的肯定,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缩印后以单页形式公开发行。画作以红军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为背景,突出了“巧”字,定格在红军部队看到对岸燃起的火光信号,即将动船渡江的那一瞬间:满船的战士手持武器,全神贯注地关注对岸的动态,船尾的艄公正欲撑桨离岸,岸边红军将领从容不迫地指挥……整件画作既有版画雕刻的细腻,又吸收了油画的风格,具有一种厚重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