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实习生 钟欣然

“四周都是光秃秃的,不知道哪儿突然飘来一朵乌云,下起雨来连个可以躲的地方也没有。”提起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沙化地开展科研工作的艰辛,从事了十余年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刘琳教授又爱又恨。

艰苦的不仅是科研环境,对于植物而言,退化的草地同样难以生存。当前,草地沙化已成为青藏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受大气环流和高海拔导致的低温影响,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任重道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草原进入加强保护修复的新阶段。

工作人员对杯腺柳进行研究   受访者供图

“杯腺柳的根系横向延伸可达十多米,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乡土物种,分布广泛,生态适应性极强。”据刘琳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杯腺柳等高山柳类群的乡土灌木被用作川西北高原沙化高寒草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大量栽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杯腺柳周围,草本植被的生长也更为茂盛,在沙地上形成无数个小型的“绿岛”。

沙地中的“绿岛” 受访者供图

为了弄清杯腺柳对土壤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冠层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原因,多年以来刘琳团队背着大大小小的设备无数次扎进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盆地省级沙化治理示范区,随机选取杯腺柳植株,探究杯腺柳冠层下不同微位置土壤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并通过在冠层下不同微位置播种垂穗披碱草、老芒麦和中华羊茅等乡土高原牧草,综合研究其对土壤资源和乡土牧草出苗率的影响。

经长时间研究,刘琳团队发现,杯腺柳冠层下土壤含水量、碳氮养分及碳氮转化相关土壤酶活性显著提升,并且资源富集效果主要集中在表土层。随着土壤资源的富集,冠层下高原牧草的出苗率均显著提高,尤其是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提升幅度最大。这一研究成果相关学术论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沙化恢复过程中杯腺柳资源岛促进了伴生草本的出苗》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

“我记得有一次在阿坝红原瓦切乡的沙化地里调研,一位藏族老乡驻足良久,远远地看着我们。问了他才知道,这里原本是他的草场,沙化后被圈起来划为治理示范区。”刘琳说。“希望你们早点把草场治理好了还给我。”老乡的这句话给刘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琳(左二)与团队在高原开展科研工作   受访者供图

刘琳认为,杯腺柳的资源岛效应以及护理效应对于川西北高原高寒沙化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一步将尝试筛选适宜更多的乡土草种,发挥杯腺柳等高山柳的“保护伞”的先锋种作用,逐步恢复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而之所以将目光聚焦在乡土灌木种和草种的结合,刘琳认为,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又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生态恢复植物的选择需要特别谨慎。由于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生物入侵等生态风险,引用外来物种进行修复必须慎之又慎。

“高原上天气好的时候,穿过森林,遇上满山的杜鹃花盛开,太美了。”10余年的辛勤研究,刘琳所向往的,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