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怀江 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廖海黎教授作为获奖人代表参加了大会。

高仕斌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廖海黎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高仕斌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学院廖海黎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黄国庆教授参与完成的“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C4)系统高铁作业车车顶

“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研团队成员电气工程学院刘志刚教授、吴积钦教授、陈奇志副教授、于龙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项目紧密结合国家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战略与行业需求,攻克了高铁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弓网系统检测监测、诊断评估与检修维护的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装备,已在我国所有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并辐射应用到重载、普速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保障我国高铁安全运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沪通长江大桥气弹模型风洞实验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研团队成员土木工程学院李明水教授、李永乐教授、郑史雄教授、马存明副教授、王骑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此次获奖充分展示了西南交大在桥梁风工程方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国际影响力。项目在大型风洞试验平台与试验技术、大跨桥梁风振计算方法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及突破,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性能先进的边界层风洞,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建立了高精度的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建立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主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提出了系统性的风振气动控制技术。项目成果已在国内76座、国外8座大跨度缆索承重梁桥中直接应用,为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造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图片由西南交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