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国平 曾小清 刘付诗晨/文 杨树/摄影 甘翠/制图 

自去年10月开始担任犍为县委书记后,5个月里谭春秋对犍为的15个乡镇以及县内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结合这场大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犍为提出了“一心一地一城”的发展定位,即建设乐山市域副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发展具体战略上,犍为提出要“工业强县、文旅兴县”。



“总体来看,犍为是乐山市第一大人口县,经济总量在乐山排在第4位。应该说现在具备了相当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谭春秋说。

工业强县

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川观新闻记者: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犍为在“工业强县”上有哪些优势?

谭春秋:犍为过去是一个农业县,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基础。目前来看,我们有这样一些优势。

一是上级规划优势。犍为新型工业基地是乐山国家高新区最大的基地,已列入省级经开区、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

二是交通区位优势。周边临近“六大机场”,内部“一航一港两铁两高速三干线一快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已投运高铁1条、高速2条、国省干线3条,设有高速互通7个,尤其是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和龙溪口枢纽建成后,岷江航道通航能力将提升到三级,现正规划建设乐山港犍为作业区和乐宜货运铁路。

三是产业转移优势。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大批优势产业正向西部内陆转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实施,不少产业也将向外转移。

四是基础承载优势。犍为新型工业基地近期规划30平方公里、远期100平方公里,经过4年多的开发建设,基础配套体系基本完备,承载能力已经形成,具备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

川观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犍为作出了“4+1”产业部署,但我们也看到,犍为在工业方面,面临着总量不大,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等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加聚焦发展相关产业?

谭春秋:总量不大、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等问题,确实是犍为工业最大的短板。目前,犍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65家,去年产值才93个亿,全县的工业总产值也仅仅120个亿。

我们之所以提出“4+1”产业定位,是基于犍为产城相融的新型工业基地的基础条件和现有产业作出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4”具体来说是指

——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基于我们的港口优势,依托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建设和乐山港犍为作业区。同时犍为也有一定的基础,比如我们的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减震器占整个行业市场的份额超过1/3,在高端领域占到70%以上。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我们引进了广东一家大型负极材料企业,总投资60亿元,我们把它作为产业龙头。同时,还有豪杰摩托车(电动车)全产业链等项目也落地犍为。


——为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我们引进了北京高能静脉产业园、绿之峰节能环保等企业。


——依托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浪潮,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有目标企业要准备落地。


“1”就是

依托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我们刚刚签约了一家北京的大数据企业。


对于这一工业发展的规划,全县也形成了共识,同时与省上、市上的工业布局也是完全契合的。

川观新闻记者:犍为提出围绕“4+1”产业定位,全力招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前3强企业。这个目标很好,那具体到犍为,是否做好了承接准备工作?或者说,这些行业龙头企业为什么要到犍为?

谭春秋:犍为新型工业基地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已经拉出了大框架,形成了承载力,具备了承接大型企业项目、产业集群落地的基础条件。目前,已经入驻企业29户,其中“553”企业4户,现已投产18户。但实事求是地讲,区县一级在产业基础、招商政策等方面确实无法与市州一级比较,与发达地区更是望尘莫及,但是可以通过服务来补齐这个短板,比如我们今年引进的投资60亿元的1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企业选择投资犍为就是看中了我们的营商环境。所以,我们把营商环境看作招商引资的“生命线”,企业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致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进而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文旅兴县

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标准

川观新闻记者:犍为的另一发展抓手是“文旅兴县”。犍为的文旅资源很丰富,对于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犍为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谭春秋:犍为拥有“百年火车、千年庙镇、万年湖泊、亿年桫椤”等独特文旅资源,现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开往春天的小火车、罗城船型街古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我们将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标准,完善文旅服务配套,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努力让犍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推动景区提质。围绕“一车一花一庙一镇”,高标准建设犍为文庙“精神高地·城市之魂”城市地标,推动嘉阳·桫椤湖、罗城古镇、犍为文庙和世界茉莉博览园等现有景区提质出新,做活“水文章”,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

二是促进文旅融合。依托犍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推进“一景区一演艺”,高水平制作茉莉花文艺作品,建设“嘉阳1938”特色街,精心包装推出“犍为礼物”。

三是提升旅游环境。完善道路、星级酒店等文旅基础设施,提升城区景区沿线风貌,培育壮大文旅企业,加强餐饮住宿行业标准化建设。

川观新闻记者:茉莉花是犍为的一张名片。有两个数据,犍为茉莉花产量在国内四大产区中占17.7%,但犍为茉莉花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14%,生产加工率、区域品牌特色发展不突出等,如何破解?

谭春秋:茉莉花在犍为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品牌塑造上,还有相当的路要走。尽管我们有很多消费者喝过我们的茉莉花茶,但是没有感知到这是犍为的品牌。

今年,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要求。一是做大基地。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计划5年内新发展茉莉花3万亩,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做深加工。改造提升茉莉花加工园,加大现有茶企抱团发展,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三是做响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模式,做强“犍为茉莉茶”国家地标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做长链条。与中科院合作组建茉莉花组培室,持续推动世界茉莉博览园景区扩容提质,大力发展茉莉花品种繁育、旅游等后端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犍为拥有的茉莉花品种应该是最多的,目前有130多种类。这是犍为的一张名片,我们一定要把品牌发展好。

飞地园区

建立互利共赢的制度机制

川观新闻记者:浙川东西部协作犍为产业飞地园区的布局,在全国率先探索民族地区“跨省飞入+市内跨县落户”飞地模式。犍为如何与共建园区的马边、峨边、沐川、金口河“三县一区”互利共赢?

谭春秋:对此,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机制。一是成本要素共担。犍为是园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招商项目所需环境容量、建设用地指标等,原则上从招引项目的县(区)调剂,确保项目引得进、能落地。二是收益项目共建。整合带贫资金1亿元,在园区建设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实行收益保底分配(如当年收益低于600万元时,由我县补足),并优先解决“三县一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三是招商成果共享。“三县一区”与犍为共同开展招商引资,招商项目税收县级留存部分,由犍为县与“三县一区”按7:3分享,“三县一区”所有收益均用于脱贫成果巩固。

目前已落户企业6个、总投资83.3亿元,其中标准化厂房落户企业2户、总投资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