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题字
中国书协草书专委会委员 何开鑫
栏目主持
高仁斌 文铭权
双石镇:玉章故里的漫叙述
尔东马
在涪江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河两岸,两块巨石相对而立,人们用木头在两石上架桥通行,唤作双石桥。后来,这里逐渐发展起集市,并于清康熙年间建起场镇,取名双石桥场。这就是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并大大拓宽了地域的重庆市永川区双石镇。有趣的是,在150余公里外,在古老旭水河的一条支流上,另一座双石桥早已存在,另一个双石镇一天天长成。声东击西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以示区分。本文要叙说的正是后者。
旭水河的这条支流某一段常有甲鱼出没,乡民又习惯把甲鱼叫做王八,便以天降王八之义取谐音唤作天王坝。天王坝河段宽不过七八米,河水终年淙淙,两岸人们只能隔河相望。当地一苟姓人家出资在一拐弯处修起一座跳蹬(墩)桥(实际就是以半米左右间距安装数个石墩,人行其上须无比专注地跃行而过,当地人习惯把这种桥称为跳蹬桥),人们感念其恩德,亲切地称之为苟氏桥,天长日久误传为“狗屎桥”。桥成,两岸得以互通,桥两侧沿河逐渐生长起集市、铺面和街道,大概于明末清初形成了场镇。从此,两岸人群熙来攘往,安全保障能力本来就弱的石墩桥越来越担负不起使命,水位稍稍上涨就淹没石墩而无法通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人们又在石墩桥之上修了一座石拱桥,呼做双石桥。于是,整条河和两岸街道都随了桥的新姓,分别叫做双石桥河、双石桥街。场镇不断发展壮大,清朝末年政府在此设立乡保,民国29年(1940年)建双石乡。解放后,1950年划归荣县第二区,仍定名双石乡。后来,大台乡、金台乡、李子乡先后并入,双石乡也历经东风公社双石管区、五一公社等称谓,慢慢成长为双石镇。2019年9月,该镇西北方向一紧邻乡镇——由望佳、政佳、大和、懂政四乡多次分合形成的望佳镇也合并进来,形成现在的自贡市荣县双石镇。
如今的双石镇,居荣县东南,距县城7公里,可谓荣县东大门。从地图上看,双石镇活像一头侧身的舞狮,呈活泼跳脱状。但您走进这块土地稍加了解,就很容易发现,这里的人们敢闯敢干的气度里沉淀着显而易见的淡定沉稳,“文革”期间还聚精会神建起3000余米的大竹林石渠、蓄水量2000立方米的“抗天水塔”等多个农业基础设施。叙说至此,有两块石头就很有必要聊一聊,或许正是它们铸就了这块土地独特的精神气质。一块石头来自最初的双石镇所辖的大竹林村(曾名四平村、英雄大队)。这石头乍一看很普通,一头窄小近圆柱状,另一头扁平而边缘逐渐变薄,形如一把无柄的斧头。细细把玩,这分明就是一把人工打磨而成斧头,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石斧。这把斧头,隐约地指认着勤劳的先民早已在这里生息和探索。他们辛勤开创着日益丰饶的历史,把昂扬的斗志和开拓的热情一天天沉淀在人们的精神基因里。另一块石头来自后来并入双石镇的望佳地域品山村。这是一块大圆石,坐落在旭水河畔,背靠高耸的望夫涯,正对平坦开阔的插旗大河坝。河水从北赶来,对大圆石施以拥抱之礼转而折向东去。河水这一抱一转身的动作,让旭水河背靠圆石、怀抱河坝形成一弯心月。或有唐人立于石上,有感于月之“光而不耀”,眼里蓄满动静相宜的河水,对世事和人生生出上善若水的慨叹。于是,把“心月矶”三个字刻画在这块石头和每一个有缘人的心上。这些有缘人中就有“扶摇子”陈抟。相传陈抟老祖于后晋天福年间返古蜀邛州学锁鼻术,随后到峨眉山等地游历讲学,曾有一段时日在荣县境内荣隐山隐居修炼,人们称之“荣隐公”。修炼间隙,他经常到十多公里外的“心月矶”上静坐垂钓,授以乡民诸多道家智慧,留下许多佳话。当地人为了后代子孙都能从他身上领取人生真谛,便在圆石后另一悬石之上雕刻了一尊“渔翁垂钓”石刻像:老翁头戴草帽,双手平放膝间,临河而坐,恬静悠然。后来,明代人把“心月矶”改称为“钓矶”“钓鱼台”,嘉靖时知县王梦魁在矶上题刻“一丝九鼎”,四个大字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到了清代,人们连大圆石旁另一块大石也一并崇拜,称作“双矶垂钓”。这里逐渐成为荣中十二景之一,吸引八方有心人前来怀古洗心、修心悟道。
人们推崇一个地方,常冠以人杰地灵之冕。其实,“人杰”和“地灵”不过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人们常说,荣县双石镇声名远播,一个重要的依托就是吴玉章,因为这里是响当当的玉章故里。吴玉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尊崇的“延安五老”之一。他先后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四川领导保路运动,在荣县地区领导反清武装斗争,建立第一个新民主主义县级革命政权,赢得孙中山先生“首义实先天下”的赞誉。受其影响,玉章故里还先后走出广州起义干将、被广大农民誉为“农王”的革命志士曾莱,走出参加过南昌起义、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的吴鸣鹤,还有玉章之子、水电工程师吴震寰,以及人民共和国海军将领曹思会。“人杰”频出而显地之灵气,换言之,也可以说地有灵气方孕育无数英才。以上这些杰出人物几乎都出自一个叫蔡家堰的村子,来自大才古寨、秀才湾一带,与双石的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血脉相连。双石镇地处低丘地带,发源于九宫山经县城逶迤而来的旭水河蜿蜒过镇,同天王坝、烟河沟、花香沟、三岔河等多条支流共同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乡民们日新月异的日子。场镇周围方圆三十余公里浅丘绵延,独有蔡家堰之侧荣陵山(又称金台山)雄踞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俯视着周围布满褶皱的灰棕色沃土。大才古寨就建在这座山上,作为城防镇守着一座城市的东南大门。古寨修建年代众说纷纭,主要有隋唐说、宋代宝祐说、明代说,但清嘉靖年间进行过重建则是确定无疑的。大才寨依山而建,由东寨门、南熏门、西寨门、北寨门4门和乌龟台等9个哨台把守着总面积0.3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十户人家安宁恬淡的生活。如今,秀才湾、阴阳湾、大才寺遗迹尚存,散落其间的明清建筑、古井、古树和日益风化的壁画、风车、石磨、石菩萨幽幽地诉说着曾经的热闹繁华。在双石境内,与大才寨遥相呼应的,还有位于鹿角村的鹿角岩古寨。寨子占地百余亩,大石门、广石门、人石门三道寨门巍然耸立。登顶北望,层层梯田尽收眼底。遥想当年,寨内居民二三百,药铺、商铺齐全,串夹壁结构的屋舍门窗雕花精细典雅,房与房之间有走廊相互连通,雨天出门不湿脚。寨外笔立的悬崖峭壁之上,人工开凿有大小岩洞十余个,大者上百平米,星罗棋布地防御着来犯之敌。当然,双石还有不少富有故事的山峦富集着灵气,比如清代石窟寺、“慈航宫”、摩崖造像坐落之地虎榜山,比如传说曾经夜夜金马奔腾、铃儿叮当响的马鞍山,比如曾经楼阁林立、瑞霭萦绕的乱石山,比如山下一门六进士、山上青烟绕古佛的武官东山……
说到双石镇的灵气,还有必要聊一聊这里世代弥漫着的艺术气息,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命名可谓名副其实。到双石走一走,您很容易感受到当地人丰沛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许许多多温情的故事早已化入岁月的河床,但又分明在那些富有深意的老地名里若隐若现,比如石牛村、玉河村、插旗村、金龟寺、水心坝、七个窗子眼、鱼箭滩、仰天窝、关门石、蛤蟆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勃发的生活热情和群体的想象力、创造精神必然滋养出一朵朵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花。起源于明清、盛行数百年的双石花船(又叫旱船)民俗表演就是其中土生土长的一朵。您看那些喜气洋洋的日子,“幺姑”立于舱中负船巡行,船周围“鱼”“虾”“蟹”“龟”“蚌”自由嬉戏,观众们的欢笑和那鲜活的艺术形象永远镌刻在双石人民的精神殿堂。上世纪九十年代,双石花船表演队还曾应邀到新疆等地展演,这种表演形式后来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在双石这片土地上仍然安静地盛开着的还有另外两朵艺术之花。一朵是文学创作,另一朵就是农民漫画。作为诗书之乡荣县的门户,双石镇安坐于紧邻县城的福地沃野,沐浴着众多古圣先贤的思想光芒,文气氤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就组建了“双石农民文学创作组”,后来蜕变为荣县农民作家协会,先后集聚了吴锡昭等镇内外农民作家作者150余名,他们积极开掘本土历史文化,书写当地民俗风情,感怀日益加速的山乡巨变,年均发表乡土文学作品数百篇。相比于文学,双石农民漫画更显乡土味浓厚。它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钟丙文抗日宣传水墨漫画,经第二代传人朱永名和第三代传人程龙香传承发展,已逐渐成为漫画产业。由双石农民漫画组演变而来的农民漫画协会拥有了面积800多平米、专职馆员4名的漫画馆。近百名会员农忙时扛锄务农,农闲时提笔创作,以鲜明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生动幽默的形象直击农业农村的热点难点,表现农民的喜怒哀乐,传达农民的心声,作品登上各类报刊杂志,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跨出国门,农民漫画特色小镇名片被一点点擦亮。
沉稳是一种品格,而进取是人们赋予岁月以积极意义的方式。近年来,荣县双石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农民漫画两张名片,依托生猪、柑橘、水产、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情漫童乐谷、果漫智农汇、花漫大才寨、动漫婚庆村、红漫故里行正在规划建设中,一个守得住乡愁、看得见幸福的玉章故里向我们款款走来。
作者简介 /Profile/
尔东马,本名陈学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贡市政协机关干部。
栏目主办:自贡市作家协会
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欢迎赐稿!联系我们。
电话:0813-5205155
邮箱:305462867@qq.com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A晓 2021-01-30
仰慕!
郭连(民革自贡市委) 2021-01-30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点赞!!
平常心非常道0813 2021-01-30
玉章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