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薛剑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北京时间10月3日,德国斯图加特。备战2019年体操世锦赛的中国体操队,正在这里进行着最后的赛前适应性训练。10月4日,2019年体操世锦赛就将在这里拉开帷幕。作为中国体操男队的主力、四川宜宾小伙子邹敬园坐在体操馆一角,正在进行着训练前的各项准备,他此次不仅要力争卫冕双杠冠军,还要全力冲击团体、鞍马、吊环等多个项目的奖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要用金牌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

“就怕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他确实一个十分优秀又十分自律的人。”中国体操队队员林超攀这样评价着自己的队友。“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追求到了极致!”奥运冠军、负责邹敬园的助理教练滕海滨也如此评价着的弟子。

邹敬园14岁就进入中国体操队,经过7年的锤炼,如今已经是中国体操队在男子双杠项目上当仁不让的主力。在教练、队友的口中,邹敬园天赋异禀、低调勤奋,有点完美主义者。

1998年1月3日,邹敬园出生于宜宾市翠屏区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邹志平是原社区副食品商店员工,母亲刘丽群是名家庭主妇。2001年的一天,刚刚上宜宾市打金街幼儿园的邹敬园遇到了宜宾市业余体校来园选拔体操苗子,体操国际裁判李小兵走进幼儿园时,一眼便相中了人群中身材修长的邹敬园。在随后进行的上肢测试中,李小兵欣喜地发现,这个三岁孩子的上肢力量竟然也很突出,而且身体协调性较好,“不错,是个练体操的好苗子。”李小兵如获至宝,十分高兴。

2002年,邹敬园正式进入宜宾市业余体校学习训练,在为期三年的训练中,邹敬园接受和领悟体操动作的能力很强,学得非常快,他的成长再次让其启蒙教练李小兵惊讶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邹敬园自身优势条件日渐显露,在鞍马、双杠、单杠等支撑或悬垂项目上占据优势。

2005年,邹敬园进入四川省体操学校学习训练。7岁便只身到省城练体操,在别人眼中,邹敬园实在是太苦太累甚至可怜,但在邹敬园心里,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全身心投入体操时,所有的不习惯、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在双杠项目上,他不仅是强,而且是非常强。”在国家队队友张成龙的眼中,邹敬园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每堂训练课,邹敬园不仅高标准完成每一个动作,而且训练量也是其他队友的一到两倍。“有些时候,我们都怕他练伤了。不得不严格控制他的训练量。”滕海滨说。

作为中国体操队里公认练得最多最苦的运动员,邹敬园说,他是打心底里以练体操为乐,丝毫不觉得苦。“休息的时候反而浑身不舒服,就想去训练馆里练习,喜欢在器械上反复做各种各样的体操动作,喜欢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己的不足,通过练习反过来又弥补这些不足。应该说体操带给我很多快乐,我是真心很喜欢体操。”邹敬园笑着说。

源于对体操的热爱,苦和累在自己眼中并不算什么,反而每当休息和受伤的时候,才最令他感到不安,就担心会影响正常训练。毕竟在高手如云的中国体操队,被超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在邹敬园的主项:双杠项目上。

迄今为止,中国体操男队一共在双杠项目上获得15金7银3铜合计25枚奖牌,是中国获得最多世锦赛奖牌的项目。从1983年的楼云开始,中国在这个项目上总共出了11位世锦赛冠军,同样占据体操单项冠军数头把交椅。可以说,中国之于双杠,就是力与美的代名词。

而如今,靠着勤奋和刻苦,邹敬园横空出世,已经牢牢占据了双杠的霸主地位。而从福州拿到第一个全国冠军开始,武汉、天津、泰国曼谷……他离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此番以中国体操男队主力身份参加世锦赛,邹敬园身兼双杠、鞍马、吊环以及团体四项比赛任务。

除了双杠、团体两个项目志在卫冕之外,鞍马、吊环,邹敬园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挥。“这次世锦赛应该是明年奥运会之前的一次大考吧。”邹敬园说,为了能够像邹凯一样成为奥运多金王,他的目光不仅瞄准了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在邹敬园的计划之中。不过由于备战世锦赛,邹敬园随中国体操队在国庆节前两天离开了北京,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备战。

没能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宏大的阅兵式,这让邹敬园有点遗憾。不过他还是和他队友一起,躲在被窝里看完了国庆阅兵式。“看到我们国家这么的强大,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邹敬园说,“作为运动员,我们只有更加刻苦的训练,在国际赛场上多拿金牌,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