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掠影(摄影 龚芮)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构建成都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坐标,引领成都新时代发展方向,《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描绘了成都近20年直至本世纪中叶的城市发展景象。

  近年来,成都郫都区对表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中优”“西控”两大功能责任,确立“天府水源地、电子信息城”发展定位,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着力凸显水源地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功能、生态城市特色。

  按照成都市委决策部署,郫都区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区域内加快聚集了电子信息项目129个;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快速回应百姓关切反应,办结环保督察案件234件;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建成289公里生态绿道,探索公园城市的郫都表达;构建健康生活体系,让快节奏发展与慢生活相得益彰……

  快慢之间反映的不仅是发展速度和落实力度,更是郫都区主动融入四川省大发展的格局,充分体现了郫都对发展速度、改革强度、开放力度和社会满意度的精准把握,彰显出决策者的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方向把握和价值取向。


郫都观察记者 刘小莉

郫都掠影(摄影 龚芮)

  重构区域发展总格局

  厚植产业生态,主导产业项目聚集快

  “我们在别墅写代码,你来吗?”日前,创客公园内的旷视科技发出一条招聘算法工程师的文章,文中写到:在郫都区有一栋小别墅,这栋小别墅三层都是阳光房,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踏青……

  “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班,太好了!”信息一发出,网友们便纷纷留言、点赞,创客公园也成为众多高端人才择业的最佳选择地。

  备受关注的创客公园,正是郫都区为满足双创项目多层次需求,激发创客创新活力,依托良好生态本地,按照川西园林风格设计,遵循国际化标准,打造的全国首家生态园林型创新孵化载体。目前,创客公园内聚集了旷视科技、拓米国际、中创为量子、三意楼宇、舒纳斯等优质电子信息项目。

  一个个优质项目入驻的背后,体现的是郫都区深化产业功能区认识,聚焦人本需求,重构生活生态的决心和毅力。坚持需求导向,郫都以“人城产”逻辑思考产业功能区建设,围绕高端生活配套,正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打造“职住平衡、产城一体”国际社区。

  2018年7月30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总投资逾160亿元的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功能配套项目占一半以上,达15个。

  产业项目的聚集倒逼城市配套提速。在双创示范基地核心区菁蓉镇,郫都区已启动实施菁蓉湖等8个国际社区,配套了充足的标准厂房、宜人的人才公寓、专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建成了清水河公园、创客公园、生态绿道,以及现代化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设施,成都外国语学校、华西医院分院等名校、名医院相继建成投运,奥特莱斯弗洛伦萨小镇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纷纷落户,一个“人居环境宜人、高端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优越”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

  同样,郫都区以功能区理念加速推进食品饮料、文化创意、乡村振兴产业发展。1月-10月,郫都区新签约引进特重大项目16个,其中引进稻田四季、春华锦田、水隐桑田等一产项目4个,星全军民融合、东友化学、TEET、中创为量子、国控医疗,储能云谷等二产项目7个,川传梦工场、凤凰影都等三产项目3个,无界空间、触控爱普创新孵化项目2个。

郫都掠影(摄影 孙浩)

  实践执政为民大格局

  保障改善民生,回应百姓关切反应快

  为落实成都市总体定位和以人为本发展要求,郫都区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完善公共服务,积极提高城市品质和城市发展能级,让辖区群众分享发展红利。

  未来三年,郫都将把广大市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力度,分期分批实施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和项目,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城乡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对于城市的温度,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基层老百姓了。

  “以前我们吃的地下水,现在好了,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打开水龙头看着清亮的自来水流出,准备做饭的郫筒街道中心村村民杨琼芳会心一笑。

  中心村,辖区面积2084亩,共有村民434户。2017年8月31日,群众向进驻郫都区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反映中心村五组原来是化工厂,这里的村民用水不安全。接到群众反映后,郫都区赓即组织区水务局、区卫计局和郫筒街道展开调查处理,将中心村居民用水难问题整改纳入“全域供水”工作,以“政府补贴、村民自愿筹资、自治管理”为主导,分级稳步推进自来水村通、户通工程建设。

  2018年9月底,中心村通水覆盖率达100%,434户1515名村民全部用上清洁的自来水。与此同时,总投资达60亿元的全域供水工程也进展顺利,郫都区城乡居民将享受到“同质、同网、同价格、同服务”的供水服务。

  11月2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黄龙云实地督察中心村问题整改情况,他非常欣慰地说:“郫都区急群众之所急,下大力气铺设供水管网,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认可,这样的举措值得赞赏,群众的笑容就是对环保督察工作的最高奖赏。”

  以人民为中心,郫都区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快速回应百姓关切。目前,该区办结环保督察案件234件,得到群众充分肯定。数据显示,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就业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加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提高宜居品质,快节奏中享受慢生活

  面对快速的现代都市工作节奏,张弛有道、快慢适度、轻松惬意的“慢生活”已经成为都市人的追求。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来创生公园转转,畅游在花海中,让人很放松。”家住绿地国际花都小区的市民张伟说起自家楼下的这块城市绿地满是兴奋,“原本以为这么大块地,会是开发商建楼盘,没想到是政府给老百姓打造的城市风景。”

  创生公园从荒地变成闹市中一处觅静的风景,是郫都区刻意的“留白”,以满足市民对宜居生活的需要。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心,不仅是创生公园,磨底河绿道、沱江河绿道、清水河绿道等静悄悄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姿态。

  如果说贯穿城市全域的机动车道是“快行系统”,那么,绿道就是以绿化为特征、供市民休闲的“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慢生活”的空间。郫都区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绿道体系,突出古蜀遗韵、亲水望山、创新创造的郫都特质,着力构建郫都“一轴两环两带”开放式、多功能的绿道体系。2018年新建绿道100公里,目前已建成绿道289公里。到2020年,全区将建成三级绿道512.6公里,串联起城市和乡村、连接起产业和人居。

  绿道不仅满足了都市人休闲功能,同时还承载着人们对运动健身、产业发展、智慧功能的需求。按照“全域景区”的思路,郫都区正逐步构建以绿道为脉络、水网和绿网相融合、保护与利用相契合的生态系统,塑造“轴带贯通、环廊聚心、蓝绿嵌城”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依托区内主要河流、绿地和湿地资源,构建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共融共生,形成区域“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