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12月14日,太阳即将落山,南充市仪陇县大寅镇脱贫户周兴建和老伴急匆匆赶往养殖基地,剁红薯、拌精饲料、加温水……养4000多只鸭子并不轻松,但夫妻俩劲头很足。
2019年开始,周兴建与四川省公益品牌“天府乡村”(原“四川扶贫”)用标主体仪陇德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以“订单生产”模式建养殖基地、供鸭蛋,满足对方生产所需。今年,扣除饲料、疫苗等成本,靠养鸭及鱼鸭共养给他和家人带来20多万元的纯收入。
这是“天府乡村”产品带农增收的一张切片。当前,四川消费帮扶正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为抓手,带动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绵阳安州区农户正在采摘猕猴桃。 受访者供图
培育特色产业
让群众增收更有希望
靠着4亩地7万元左右的收入,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脱贫户喻福良又将度过一个丰年。从贫困户到小康之家,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朵朵高山玫瑰。
2011年,原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村民陈望慧带着从云南、贵州等省份挑选的玫瑰,回到家乡进行试种。此后,这一娇贵的花朵在高原生根发芽,延伸出一条玫瑰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带动了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种植1.5万亩高山玫瑰,让3300户实现增收,其中含1200户脱贫户、470户残疾户,户均增收5000元。
“有5款玫瑰花茶拿到‘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授权。”冒水村党支部书记、夹金山清多香野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望慧介绍,通过推广“返还式”和“股权量化”等共享机制,并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相关产品能获得稳定、高质量的原料供应。
产业在,群众增收的希望便在。四川88个脱贫县、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9个欠发达托底帮扶县大多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要素欠缺等问题。
在绵阳市北川县,当地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在白坭乡大方岭村建标准化生猪繁育场,带动全村67户发展生猪产业,户均增收超1500元,推动白坭乡及周边形成年出栏生态黑猪3万头的产业带。
如今,在“天府乡村”用标主体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牵头实施下,当地已形成“政策撬动、企业带动、村企联动、群众主动”的产业帮扶新路,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因此增加12万元。
中江挂面是德阳市中江县特产,也是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一根根细如发丝、洁白空心的挂面背后连接着脱贫群众创业致富的梦想与期盼。但长期以来,由于多为小作坊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稳定性不足等原因,导致中江挂面产业化发展并不理想,也制约了手工挂面制作农户的收入。
“公司在永太镇群益村建有中江手工挂面基地,提供资金让加工农户整改生产条件。农户需要按照我们的产品标准、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以统一办理许可证、产品标准、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标识包装和经营销售的模式,生产中江银丝挂面。”“天府乡村”用标主体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该模式,平均每年可为加工农户增收2万-4万元。
中江农户正在晒面。 受访者供图
强化联农机制
让群众增收更有底气
从“四川扶贫”到“天府乡村”,品牌名随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更迭,但带动脱贫地区群众稳定增收的底色始终不变。
根据《“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凡是来自四川脱贫地区的乡村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管理办法要求,都可以申请使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
“但联农带农成效始终是核心申报条件,比如初级农产品生产型主体需在上年度带动10户以上农户年增收500元/户;预包装产品生产型主体需在上年度带动50户以上农户年增收1000元/户。”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用标申请主体必须具备稳定持续的联农带农机制。
“当时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做得好,县上才建议我去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从个体户起家,到发展成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本土企业,仪陇德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易凤华一直走在联农带农一线。
通过实行“公司+村委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该公司带动 126户农户在仪陇县新政、大寅等乡镇建立4个蛋鸭养殖基地,统一建棚、供苗、饲养、防疫、回收、销售,用于生产仪陇知名农特产品“德乡嫂”松花蛋。
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始终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他们担心我养不好,我也担心他们跑路,只养了几百只鸭子。”周兴建告诉笔者,有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个人风险大大降低,才逐步扩大到如今的养殖规模。高峰期他的基地里每天产蛋量达到1万多枚,“公司全部回收,我只管放心大胆养!”
类似的故事在蜀乡大地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上演。
遂宁市“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用标主体累计达100家,用标产品达1200个。遂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已组建遂宁鲜桃、遂宁红薯、遂宁食用菌、遂宁白萝卜4个产业联盟,引领带动137个成员单位共建共享生产技术、运营、销售等资源,实行抱团式发展。
此外,在达州万源市,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流转1.2万亩土地,还带动周边农户养殖旧院黑鸡,户均增收5000元。
在宜宾市叙州区,冠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带动1450户农户种植优质水稻、酿酒专用水稻、高粱和玉米,带动农民户均纯收益提高1500元。
在小金县,当地用标主体还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国内知名商超盒马鲜生、美团优选、大润发签订长期订单,带动园区400多户农户种植有机蔬菜,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在南充市嘉陵区,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流转1.3万亩土地建桑园,聘请当地村民入园务工,并以项目分红、产业入股资金分红等形式,让园区内村民持续增收,2023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5%。
“前段时间在基地遇到一个70多岁的大爷,他说自己已经攒了20多万元存款,再也不用张口向子女要钱。”采访中,尚好茶业副总经理赵庆华分享的这则小故事,生动诠释了何为产业兴乡、联农富民。
(海报制作:瞿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