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

“答客问”此文学创作形式以客问主答结构出之,答疑解惑,释人悬念,借此阐明作者立身处世之态度、品鉴艺文之观点。自古以来,以“答客问”形式创作之诗文不乏其例,如唐白居易诗《答客问杭州》,宋黎廷瑞诗《答客问》,现代蔡元培《答客问》、傅雷《观画答客问》之文皆是。甲辰之春,当代书法名家洪厚甜最新书学理论专著《枕笔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此书亦采用答客问之形式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如数家珍,指授后学以习书之门径轨辙,恰可谓“鸳鸯绣了从教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洪厚甜,号净堂,生于四川什邡。其诸体皆擅,作品所呈现之综合风格约略可概括为“苍劲凝练、笔势跌宕、奇崛壮丽”十二字。其曾相继师事李良栋、蒲宏湘、张海、陈振濂、何应辉、曾来德诸名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作为当代名家,纵观厚甜先生之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两翼并驾齐驱、联辔而行。其不但众体兼擅,尤其对理论能重点关注并作深入探究,进而结合实操将书学理论在古人已有之基础上,向前纵深推进一大步,此种气象风度似与其师陈振濂先生相近。陈振濂先生素以创作与理论双栖,久已闻名书坛,厚甜先生亲炙门下,深受熏染沾溉,故亦特别注重书法理论对创作实践之反哺作用,遂有此一集大成之作。此乃厚甜先生数十年艰苦历练与陶冶锻造所得,足以彰显深邃精湛之理论研究深度。

《枕笔集》全书共分十章,计为“技艺与道术”“临摹与创作”“魏碑与唐楷”“形式与构成”“借古与开新”“专一与广博”“赏鉴与批评”“名家与名帖”“书史与书论”及“其他”,涵盖面相当广泛,包括书法研习、临摹与创作的方方面面,结构宏大而不失精密,是宏观理论与微观技法完美融合的系统集成之作。书名“枕笔”二字,其意涵当为以笔作枕,乃论书法用笔之要诀,以及其笔法、笔意、笔致、笔势皆是。

此书图文并茂,所附数十幅书迹图片既有历代名家名帖、经典流传之作,亦有厚甜先生近期力作,拟古与自运兼具,务使读者于寝馈经典之余,复能参稽体悟先生所作,咀嚼品味,探骊得珠。书中所提出的200多个问题皆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且是从厚甜先生弟子、同道所提出的逾千个问题中提炼而出。厚甜先生答一人之问,解百人之惑;释一词之义,可通众妙之门,能使读者油然而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诸如在第一章“技艺与道术”中,有学生提出“提高线条质量的方法有哪些?”厚甜先生答以提高书法线条质量之法唯在于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注重对于金文、汉碑以及优秀古典法帖范本如“二王”系统之学习,汲取其凝重古厚与跌宕生动之意趣,经由反复锤炼打磨,则日改月化,笔下气象与线条质量自然峥嵘老辣、不同流俗。此实为作者经过40余年书法创作与教育实践,勤苦磨砺而得出的悟道之言,非汲古功深而不能道出。另如,有学生提出能否直接从清人何绍基、近人张大千入手学习行楷书?厚甜先生以为何、张之书仅可作为参照系,旁敲侧击、取资借鉴或可,倘若正面进攻、锐意求取则不可,不宜将其作为全面基础构架来研习,而所谓正面的康庄大道还当回溯源头,求诸秦汉晋唐一路的传统书学正脉。所谓“穷源竟委”“探其本根”,亦犹“取法乎上”之古训所昭示者,授人以渔,凡善学敏悟者皆应悉心体悟参究。

厚甜先生于书中所论述皆能鞭辟入里、深中肯綮。其内核文质兼赅、充盈笃厚,完全是滤干水分后的精纯之作,了无渣滓、晶莹透彻,品之既久,愈觉甘冽可口、沁人心脾,是以“厚甜”二字不独为先生之名,亦堪作此书之有力注脚。

据悉,作为当今书坛的先锋类理论佳构,《枕笔集》一书行将由德国汉学家集体合译为德文版出版发行,此乃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之典型一例,对于中德文化交流当大有裨益。现代学者费孝通先生曾倡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想见《枕笔集》德文版之面世,应是当代“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此一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有益成果,对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其力重千钧的非凡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