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与往年相比,2024年国庆档电影类型和数量丰富多样,涵盖动作、战争、犯罪、灾难、科幻、喜剧、动画、歌舞、剧情等,极大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喜好消费者的观影需求。据统计,2024年国庆档电影票房达21.04亿元,比暑期档日均票房有较大幅上涨。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和川观新闻文化频道,特别约请专家学者对国庆档电影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甘洪波

“当我亲手打开这幅传世已久的名画,当青绿如同潮水般漫过眼前,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刻。”回到电影《只此青绿》的观影现场,依然记得开篇这几句话,怎样激荡一位观者的心扉,留下层层叠叠的情感波澜,仿若水中涟漪漫散开去。

电影《只此青绿》根据风靡已久的同名舞蹈诗剧改编而成。该片以举办《千里江山图》展览为缘起,讲述展卷人潜心钻研时入画太深被震撼,如何经历自身的想象与揣摩,穿越到900年前的北宋时空。跟随展卷人的遐想视角,循着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十大篇章,我们得以窥见少年画家希孟的作画历程和艺术世界,揭开那些落入历史尘埃、被时间遗忘的故事。

古画传奇,今世着墨

2017年,传世古画《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惊艳亮相,可谓人潮涌动,盛况空前。2021年,以此画为创意灵感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诞生,全国各地多轮巡演,所到之处往往一票难求。

2022年,该舞剧选段经由央视春晚直播,倚美出圈,好评如潮,一时声名日隆,盛极不衰。2024年国庆档期,同名影片《只此青绿》被搬上大荧幕,更是再造视听奇观。

《千里江山图》特有的古典意蕴和宋代美学重现今世,观众通过舞剧艺术电影这种形式,有缘一睹绝世名画重新渲染“着墨”后的传奇风采。

如果说平铺的绘画作品本身是静止凝重的,那么舞台便是抽象写意的,电影就是立体多维的。电影《只此青绿》创意新颖独特,大量运用蒙太奇组接、视频摄制和动画特效剪接等手法,通过画作、乐曲和诗词,将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全新的舞剧艺术电影,全程虽然没有一句对话,但舞蹈好似拥有对白功能,它所呈现的情景、情节和情绪,仍旧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电影《只此青绿》借用“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内心意念的瞬间流动”,构建起整部影片的精神世界。透过镜头人物的虚实交错,审美情感的古今融汇,人文理想的灌注淬炼,持续为传统文化意象赋能和赋魅。

作为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淡雅恬静的唯美色调,意境悠远的中式留白,于山水光影间显露无遗,再现了经典名画丰富的文化积淀。光阴流转间,观众化身展卷人,亲眼目睹希孟与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一道艰辛创作,感受到无穷的蓬勃的生命气韵和美学创造。

以舞释画,以画塑舞

一幅旷世之作的诞生何其艰难,《千里江山图》乃希孟呕心沥血之作。电影《只此青绿》以此画为灵感之源,以舞蹈语言为媒介,充分调动电影拍摄剪接的有效手段,将《千里江山图》所蕴含的美轮美奂完整勾勒出来,堪称“影、舞、画”的交响。

影片演绎过程注重“以舞释画、以画塑舞”的叙事功能,最大亮点当属舞美艺术与电影特效所展示的“山河无垠,只此青绿”的镜画效果。

以舞蹈设计展示绘画主题,可说是一种大胆尝试;抽取绘画作品精髓来塑造舞蹈,这极为罕见。“青绿”自是《千里江山图》精华所在,亦是舞剧《只此青绿》的魂魄所依。“青绿腰”风行大江南北,让人为之倾倒,此称谓便由此得来。

这世间崇尚金色、紫色、蓝色、黄色的大有人在,谁将这青绿之色晕染得巧夺天工,描摹得灿烂耀目,令其他色彩均黯然失色,实在令人赞叹。

青绿篇这场群舞盛宴,虚实相生,风格写意,宛如行云流水,尽显东方美学之神韵。希孟问道:“何谓青绿,是心中所痴,还是意中所念?”青山下,细雨中,舞者于水中翩翩起舞,华美曼妙的身姿因倒影更显立体生动,流动的《千里江山图》在银幕上缓缓铺陈,好似渺渺茫茫的山水之影,无名无款,只此青绿一卷。

“少年,我愿将你的名字从料峭枝头摘下,化作一枚印章,为你留下存在过的印记!”问篆篇的“希孟”之印,乃是展卷人想象篆刻人为希孟刻下的印章。镜头出现一座纵横交错的古老庭院,巷道中,少年随性而舞,节奏孔武有力。当庭院在银幕上逐渐缩小,最后幻化成一枚“希孟”印章,此时的舞与画互融共生、浑然一体。

入画篇以写意之笔,巧妙铺陈。当一群身着青绿霓裳的舞者渐次而至,她们以轻盈之姿,以舞入画,“模拟山川之色,峰峦之姿,峡谷之幽,将一幅恢弘壮阔的旷世之作,于虚空中缓缓铺展,跃然于观众心田。”希孟仿如一场大梦醒来,就此提笔,以笔触晕开水面的层层青绿,开始勾勒绢纸上的青山隐隐、流水迢迢。

希孟是我,我亦希孟

绘制《千里江山图》的艰辛历程,便是希孟传奇的一生。关于希孟的记载历来很少,希孟是谁?北宋蔡京画上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很难想象,这不经意的寥寥几笔,却几乎囊括了少年的一生。少年人,你曾去往何方?是否徜徉天地肆意挥洒,是否见过万古江河长流,是否与天地众生相往来,为毕生追寻的丹青艺术练就非凡的气魄?

据后人推测,此画完成不久,希孟便与世长辞。淬墨篇中展卷人轻轻叩问希孟的心扉:“如果知道十八岁便是终点,你还会为这卷丹青燃尽生命吗?”答案已无从探寻,但观众能感知少年希孟对艺术的无限挚爱和对命运的有力抗争。

经历多少寒窗枯灯,经历多少困顿疑惑,当时光之舟悄然泊岸,苦心孤诣的希孟恍然顿悟。“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青山妩媚,四季流转,心心念念的青绿山水从此入画。从若隐若现到逐渐清晰再到跃然纸端,《千里江山图》终于呈示世人眼前。从此,那个少年的名字格外耀眼。

电影引领观众穿越千年与希孟对视,我想象自己回到过去,与少年希孟相识相知,共同寻觅历史遗留的画痕与影迹,就像做了一场通体透明、如虚似幻的美梦。

视线回到2017年故宫博物院,宋代青绿山水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铺展在历史的长廊。展卷人随着人潮缓缓步入,18岁的希孟跨越900年的雪雨风霜,即将赶赴这场时空交错的相遇。长长的画卷两端,展卷人和希孟惺惺相惜、相顾无言,一个深鞠一躬,一个作揖致礼。

那一刻,灵魂间的微妙感应产生强烈的精神认同,两人不约而同做出象征山峦起伏的手势。那一刻,观众仿佛心有灵犀,希孟是我,我亦是希孟,因为你我心底都永远藏有一抹青绿。

作者简介

甘洪波,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