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从2024年9月到11月,在成都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举办13项配套活动。这是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施行后,四川迎来的又一川剧盛事。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和川观新闻文化频道,特别约请专家学者对川剧节汇演活动及其剧目等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薛涓

2024年10月9日晚,由广元市戏曲发展中心(四川省豫剧团)精心打造,广元市戏曲发展中心二级演员陆洪涛领衔主演的大型历史题材川剧《蜀道翠云》,在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中隆重登场,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

剧本取材于明代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璧于整修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300多里驿道时,以石砌路,并大力倡导、发动百姓在驿道两旁种植柏树数十万株,且明令官民禁止剪伐的史实。据悉,该剧从确定选题到剧本完成,共历时10个月多。其间,主创团队多次赴广元等地进行实地采风,邀请多位专家进行指导,为提升剧目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做了充足准备。演员团队更是在热火朝天的几个月中毫不懈怠地加紧排练,终于将这场集文化、艺术、思想于一体的精彩之作呈现在观众面前。

《蜀道翠云》的精彩之处颇多,其深刻的思想性与启发性,富于美感与质感的艺术性,丰富充实的情感性,都足以在观众心中留下赞叹之音。此外,我认为该剧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虚实相生、首尾相承、融合交织、流转圆融的明暗叙事线索,具体表现为如下3点。

千年古松守沧桑——亦真亦幻贯穿的结构线

该剧就地取材,以千年古柏幻化老者为视角线索,讲述平生所见所闻。开端安排简要的文化、历史回顾后,揭开明正德年间李壁修蜀道这一特写情节,设计显得自然流畅。

剧中,在主角遇到难题而纠结时两次及时出现,对护道之木的选材,是选生长快速的普通树种,还是留存久远且当地百姓喜爱的柏树;对判断案情时是为护树误杀村民的爱徒与女婿开解,还是为受害者家属主张公道的两难中予以点拨启发。这种设计,让人物内心情节得以巧妙无形地显化呈现,同时彰显出松柏意象所代表的文化品质,映衬主人公人格。

结尾处,以老者视角做结,回扣历史,感念沧桑更迭、世事起伏中的古道热肠。这种个人感慨式的总结,既自然而然地明确了主旨,又恰切地回应开头,可谓首尾衔接的结构线。从整体来看,千年古柏形象的贯穿,客观上增加了剧目的历史感和艺术感。

文脉流转永传扬——诗词人文交织的文化线

《蜀道翠云》在以千年古柏为结构线的明线之外,巧妙嵌入两条暗线,将巴蜀文脉和人文特质寓于无形。

其一为“自古诗人例入蜀”的文学线。

剧目开篇,古柏开口讲述所见所闻时,从李白的《蜀道难》到杜甫、陆游的蜀道诗,勾勒出蜀道文脉的唐宋线索。实际上,这是对中国文学史上“自古诗人皆入蜀”这一奇妙现象的点题。

正如清代蜀中三杰之一的李调元在其诗《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中所书:“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也说:“从古诗人多入蜀,花潭杜老望君时。”据统计,仅唐代就有180多位诗人入蜀。而同样出蜀诗人如李白、苏轼等也为巴蜀文脉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以至于有“文宗自古出西蜀”的美名。

蜀道作为出入蜀地的重要通道,既是重要的文化连通线,又因其艰险而激发过往诗人们的无限感慨,成为引发创作诗情的创作源,具备集交流与感发为一体的双重功效。

其二为移民四川的文化线。

李壁入川的第一个戏剧冲突便在于对入蜀流民的安置。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因蜀道艰难,山关险固,历代都是兵荒马乱时避难的重要场所。如何对待难民和外来人口,李壁的做法既体现出其个人的天下胸襟、民胞物与的爱民情怀,以及放眼四海安顿内外的政治气度,更展示出蜀地人民的开放包容,善良乐观的地域特质。

对流民的接纳以及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造就了天府之国文化的融合繁荣,这是本剧对天府文化内涵重要特征的化用与彰显。

代际赓续护翠廊——自然人文并重的传承线

该剧从古蜀道的开发说起,重点呈现李壁对古蜀道的保护故事。将其植树辛苦,护树辛酸,定制之功细化呈现。而在这一特写背后,用快镜头一一呈现出明代到今天的历史沿革,通过李壁制定的法规民约实现蜀道和古树的共护。后继者的代际传承虽然只做了走马观花的呈现,但相信历任在位者都在古道守护中备尝了艰辛与付出,这种精神一脉相承直到现在。

该剧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蜀道的寄语“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作为点睛之笔,更展示出中国古今对蜀道的重视、保护与传承的一以贯之,对文化与历史的敬意与温情,对自然生态与社会民生的关怀与呵护。

同时,该剧以千年蜀道翠柏为故事线,暗合川剧《蜀道翠云》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的创作方针,将千年蜀道的历史文化与先贤的家国情怀,通过川剧这一优秀传统形式展现出来,积极回应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通过“植树”与“树人”的故事,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思想内涵,以蜀道载历史、以蜀道承文脉,以古柏显精神,以“植树树人”表“天人合一”之哲思,传达“蜀道翠云”贯通古今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也使该剧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整体来看,该剧兼具思想美、艺术美、结构美,达到了通过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来彰显文化特色与思想精髓的效果,对宣扬地方文化和蜀道精神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而其交织互融,化育无形的明暗交织式结构形式,更堪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优秀典型,值得发扬借鉴。

作者简介

薛涓,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四川省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理事,成都市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秘书长,成都市地方志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