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贤凤

天星村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巧做“种植业+”“养殖业+”两道加法题,走出规模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

天星村风貌。供图/梓潼县长卿镇党委

“开饭啦!”8月9日,在梓潼县长卿镇天星村的鲈鱼养殖基地,村党委书记白飞龙一边吆喝,一边把鱼饲料撒入水中,鱼儿从四面八方游来,争相觅食,惊起涟漪。

“去年,光靠养殖鲈鱼,村集体就实现100多万元的营收。”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儿,白飞龙笑着告诉记者,这个由“村集体+农户”携手,盘活闲置水库打造的鲈鱼养殖基地,已是村集体、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但在2017年前,天星村还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23年,天星村集体经济营收达270万元,村民连续4年参与集体经济分红。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返乡能人变“兴农人”

漫步天星村,一片生机勃勃。菜地里,各种时蔬长势喜人;果园里,猕猴桃把树枝压弯了腰;池塘里,肥硕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养殖场内,一头头生猪正吃得欢畅……

然而,2013年前,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那时,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任何产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可谓一穷二白。”回忆起过去,75岁的村民鲜德章感慨万分。

乡村要发展,关键得有能人带。说起天星村的蝶变,当地村民有一个共识:拐点,是从白飞龙回乡办家庭农场开始的。

2013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白飞龙决心回乡创业:“心有不甘,还是想自己做点事。”

创业,做什么?正当白飞龙迷茫之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让他找到了方向。同年,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白飞龙流转近300亩闲置土地,注册成立了梓潼县第一个家庭农场——三泉乡泉源家庭农场(以下简称“泉源农场”)。“刚开始,泉源农场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生猪代养产业。”白飞龙说。

创业本就不易,更何况白飞龙走的是一条并不熟悉的创业路。没多久,白飞龙就遇到棘手问题:“养猪产生的粪污怎么消纳。”

向农业部门问办法、向同行学经验……不久后,泉源农场引进粪污处理系统,又在养殖场周围新流转120亩闲置土地种植猕猴桃,发展起种养循环农业。

“养殖5头猪,其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可满足1亩地种植所需。”白飞龙介绍,2016年,天星村注册的“异珍源”猕猴桃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每公斤售价高达35元,比普通猕猴桃售价高出两倍。

经过数年探索,如今,梓潼县构建起种养循环、粮饲兼顾、畜种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泉源农场因践行这一模式较早,也成为各种现场会参观的“固定点位”。

带着全村人一起“跑”

从0元到230万元,再到270万元……这是最近两年,天星村交出的集体经济营收答卷。蝶变的秘诀是啥?长卿镇党委副书记魏晓燕一语道出关键:“全村党群携手、同向发力,探索出‘资源盘活—整村经营—共建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2016年,是天星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节点。当年4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白飞龙定下目标:“带着乡亲们一起跑。”当月,他便带着村“两委”干部说服100名村民一起贷款14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成立梓潼县三泉乡全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全康合作社”)。“这样一来,村民和村集体便成为利益共同体。”白飞龙说。

全康合作社延续了泉源农场的种养循环农业,在周边5个村连片流转土地2000亩,建成了更大规模的绿色农牧混合产业。

“全康合作社收益一部分用于还贷款,另一部分用于继续投资。”魏晓燕介绍,截至目前,天星村已建起猕猴桃基地3300亩、优质粮油基地850亩,生猪年出栏25800头,蛋鸡年出栏30万羽。2019年,天星村不仅还清了140万元贷款,还举行首次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

党群携手、同向发力带来的乘数效应,让天星村干劲更足。为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2022年5月,天星村村集体和村民集资103万元,盘活村上两座小二型水库资源,发展起水产养殖。“2023年出鱼10万斤,产值130余万元,今年效益有望更好。”白飞龙说。

村民鲜德章常年在全康合作社务工,他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做些施肥、除草、摘果等农活,一年能够挣两万元左右。“连续4年,村上还组织召开分红大会,大家一年比一年分得多!”鲜德章高兴极了。

持续抓好产业这个关键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巧做“种植业+”“养殖业+”两道加法题,让天星村尝到了产业振兴的甜头,也打开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

但让白飞龙苦恼的是,现阶段,天星村虽做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盘子”,但仅限发展第一产业,发展后劲难以增强。“想实现乡村振兴,还得在产业长效发展上下功夫。”突破难点、打通堵点,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白飞龙的想法是依托一产,连接二产,融合三产,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具体如何做?当前,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天星村村“两委”谋划依托G5京昆高速在本村规划出口的契机,利用本地生态、地理优势等,打造农耕文化、休闲垂钓、烧烤露营等农旅结合项目。

今年6月,在大型企业务工的鲜伟章回到天星村,准备“做点事”。得知这一消息,白飞龙立刻赶到鲜伟章家,邀请他为集体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献智献力。

鲜伟章的回归,让白飞龙萌生了新想法:“想办法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回乡发展,让天星村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