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座谈会、下园区、进企业等方式,及时回应推动解决企业在排污许可证编制、碳核查、自主监测、执法等方面近百个具体问题。”近日,在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处处长孙静说,2024年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对标京津冀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绿色发展高地的定位,采取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硬措施,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共赢,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优化服务程序,提升审批效能:

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

“我们的政务服务事项好评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孙静说,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涵盖行政许可、非许可事项、证明事项和行政备案事项,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服务依法高效。

她表示,通过全面推行全程“网上办、一次办”和提供“7×24”小时预约服务,审批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已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6%以内,为企业和项目建设节省了宝贵时间。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推动自有审批系统与“政务一网通”及生态环境部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在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方面,已实现“两证合一”改革,涵盖12类建设项目。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副处长陈津鹤说:“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12类建设项目,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实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审批时间缩短约50%。”同时,土壤调查评估实现联合评审和专家会审机制,初步调查报告评审权限下放至区级,极大简化了审批流程。

接下来,天津市还将积极推动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致力于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清单》和“跨省通办”事项,全面提升区域协同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

深化环评、监管、执法等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我们将持续深化环评、监管、执法等领域改革,优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孙静介绍说,具体举措包括推动环评改革、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机制、提前介入重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等,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支持重点企业实现减碳目标,同时修订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技术指南,为2600余家企业提供豁免支持。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跨省危险废物转移管理成效显著,已办理“白名单”转移事项26批次,为地铁等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我们修订了《天津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效防止执法随意性和‘同案异罚’现象,并通过专题培训和案卷评查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郭承涛介绍执法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时说,针对轻微违法行为,天津已明确26种不予处罚情形,依法实施容错机制。2024年1至11月,全市免罚案件300余件,占立案总数的29%,免罚金额累计超过1300万元。

此外,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还持续强化普法帮扶,公开50余件典型案例,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全面助力企业依法依规高效生产。

优化服务模式,激发创新活力: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着力点积极服务环保产业

“2024年,我们还着力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的获得感。”孙静在会上介绍说,为解决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技术难题,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组建了涵盖绿色港口、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20个生态环保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创新合作,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

在数字化治理方面,举办了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大会,发布了京津冀区域14项数字化治理成果,与国家超算中心合作推出“AI智能环保管家”大模型,将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于“双碳”战略和环境监管,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向智能化转变。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还通过建立重点服务企业清单、定期主动对接重点项目、精准掌握企业需求、协调资源解决环保技术难题等,为外资和民营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有关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同时,持续发布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水平、信用良好的第三方环境治理企业参与减污降碳,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创新改革,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有力保障。”孙静说。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