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祝勇

故宫与成都大慈寺的

“不解之缘”

祝勇,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祖籍菏泽,1968年出生于沈阳,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透过故宫,历史是可以看见,也是可以走近的。”近年来,祝勇撰写了《故宫六百年》《纸上繁花》《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古物之美》等作品。其作品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座“纸上的故宫”。

2023年,是故宫文物南迁启程90周年,祝勇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故宫文物南迁》,以丰赡的细节还原了历史原貌,以翔实的考证重现了南迁历程。书中讲述了故宫与锦江区大慈寺的一段特别的“不解之缘”。

在锦江区聚力打造春熙路时尚商圈,将“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当下,应该如何古为今用,挖掘、传承、发扬好锦江区历史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打造好“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带着这样的问题,锦江融媒记者对祝勇进行了采访。

故宫是建筑群,也是文物

记者:作为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您以故宫的藏品与历史为主题进行了大量写作,在您眼中故宫是怎样的?

祝勇:故宫它首先是一个建筑群,这是有形的,我们看得见的,也是目前我们生活的这个人类星球上规模最大的皇宫建筑群。其次它是文物,故宫里面收藏了186万件套的文物藏品,而且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是倒金字塔结构,就是绝大部分是一级文物,也就是国宝。并且故宫文物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当代都包含在内,是一个不断流的文明史,它里面容纳了不仅仅是故宫600年的历史烟云,甚至是7000年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风云。

“故宫人”联手成都大慈寺

特殊年代共同守护中华民族文脉

记者:《故宫文化南迁》写作时有什么心路历程?故宫与成都大慈寺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缘分?

祝勇:在写作《故宫文物南迁》这本书时,我一方面想通过史料,复原这段离我们既遥远又不太遥远的历史,我又想通过写作体会当时那一代“故宫人”的心境。假如我是在故宫文物南迁这个队伍当中,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我能不能坚持下来?能不能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在写作中我也不断地试图体会当时的处境。因为故宫文物南迁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当时的“故宫人”在家国破碎的危机时刻,竭尽全力捍卫中华民族的文脉,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和敬佩。我看了他们的日记和书信,在字里行间体会他们的煎熬,不断在内心去跟他们交流,切身体会他们一路上的波澜和艰辛,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他们的伟大。

1938年5月下旬,故宫的6595箱文物到达大慈寺,至1939年6月4日止,前后总共存放了13个月时间。在这之前,彼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前辈徐森玉先生提前到成都踩点,选中了大慈寺作为动荡时代的中国文物“方舟”。因为故宫的文物太多,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建筑空间来保存。当时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包括大慈寺的僧人、成都市民等都非常支持,甚至把大雄宝殿这样重要的宗教场所和僧人居住的僧房都腾出来放文物。为了保护文物不被损坏,大慈寺还暂停香火供奉,同时严格管控烟火,也得到了全体成都市民的理解支持。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特殊时期,成都和大慈寺无条件地支持,传达出对中华民族文物保护的极端重视,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强健的表现,我个人非常佩服,觉得这个是特别了不起的。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将文化具象化、符号化

记者:锦江区的历史文化地标不在少数,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能否为锦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发扬和传承建议一二?

祝勇:锦江区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些地标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加大宣传、传播,展现它们不寻常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使劲:一方面,用年轻人更加喜爱、更容易接受以及更加潮流的方式,去宣传大慈寺、李劼人故居这样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地标。以故宫为例,以前故宫游客是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对故宫不感兴趣,觉得那些历史太沉闷,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太大关系。但现在故宫游客的年龄结构在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故宫,甚至热爱故宫。故宫的文创产品也特别受年轻人喜爱,这些都是文化传播特别好的现象,可以让故宫文化的传播后继有人。

关于今天的历史文化传播,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一句名言:“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当然,故宫文物是不能带回家的,但可以把故宫文化、文化符号带回家,并且欣赏它、理解它、热爱它。我写的关于故宫的这些书,也是传播文化、传播历史的。同理,锦江区可以加强对大慈寺、李劼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地标的历史脉络、人物脉络梳理,提炼其文化价值,将其符号化、形象化,让文化拥有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吸引年轻受众的喜爱,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与文化传播。

传统与时尚并不对立

最关键的是获得平衡

记者:锦江区正在打造“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而大慈寺所在的太古里又是时尚文化的核心区域,您对打造中处理传统与时尚关系有何看法?

祝勇:传统和时尚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和谐共处。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获得一种平衡,或者说是产生一种和谐,不仅仅是同时空的和谐,还有古今之间的和谐。

目前,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这里既保留了“千年古刹”这样的历史符号,又引入了潮流的、时尚的商店,都融合得非常完美,并不割裂。这一点,我觉得在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已经体现得不错了。

下一步,我建议可以对春熙路的百年历史、大慈寺的千年历史文化进行再深入地挖掘、梳理和传播,让受众不仅了解今天的大慈寺,还了解历史上的大慈寺。

成都、锦江宜人宜居

是写作的后方基地

记者:您对成都、锦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祝勇:成都是天赐之地,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历史文化积淀都非常丰厚。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也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化,今天的发展也令全国瞩目,甚至令世界瞩目。锦江区是人文风土非常丰厚的地方,我也在这里生活居住了十多年。这里特别宜人、宜居,环境气候包括物产都非常好,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后方基地。

成都和锦江还有个特别好的地方非常吸引我,那就是书店多。各种各样的书店都有,尤其是一些民营书店做得非常好。我个人喜欢去附近书店逛一逛、看一看,在书店外面坐着喝喝咖啡,拿本书翻翻,或者找几个朋友聊聊天、谈点事,感觉特别好。

记者手记

为更深入了解故宫文物南迁的悲壮历史,锦江融媒记者前往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进行拍摄。纪念馆以图文、影像、实物相结合的形式,为我们还原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故宫文物南迁的壮举和相关史实。现场沉浸式的氛围,将记者带入那段历史之中,让观者切身感受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坚守文化的决心和毅力。

故宫文物南迁不仅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的团结力量。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浩大的文化遗产迁徙,是战争年代一场艰苦卓绝的文化“长征”,守护的不仅仅是国宝文物,更是千年中华文化的根脉。

从历史中走来,也在历史中寻找着共同的记忆。故宫文物避地西南这段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出成渝两地间那割舍不断的紧密联系。两地人民都曾在这场文脉守护历史中作出贡献,也都为两座城市定格了一段心神相通的回忆。

图文视频|王雨轩 庞梅 胡诚

编辑|李鑫雨

校对|陈玉婷

责编|王   恒

审核|张红波

锦江融媒

锦江融媒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锦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