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电影《阿莫阿依》以四川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马边彝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创新推出桐华班、桐华学校的治理方案,解决大批因各种原因错过入学时间的“大龄低年级孩子”的实际困难。

《阿莫阿依》通过政策话语降维实现经验逻辑向叙事逻辑转化,通过日常话语升维体现以情服人,用电影故事展现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和担当,为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影像化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政策话语降维:经验逻辑向叙事逻辑转化

《阿莫阿依》的故事背景是马边在脱贫攻坚中的治理模式探索与创新,形成因地、因人而宜的桐华教育经验。该经验有效化解了一线存留的教育问题,拓展了教育介入乡村治理的途径和深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值得有效推广。

但是,桐华班、桐华学校作为一种治理文本,在进行影像化转化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经验逻辑转化为叙事逻辑。该片在此方面做了以下3点尝试:

一是用“如何补”构筑帮扶干部的叙事线。

当地教育部门、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密切追踪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对存在辍学迹象的及时干预,对学习成绩优异、升学意愿强烈的加大鼓励帮扶,对年满16岁、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提前衔接职业教育,将治理方式、政策措施等进行适度降维,减少抽象、宏观、理论等内容,把中国方案融入具体个案。

二是用“如何教”构筑人民教师的叙事线。

影片中,当地教育工作者认为桐华培优班不是补习班或培训班,而是特殊时期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办的励志班。他们既这样想也这样干,于是,影片给观众展现出一幕幕感动的画面。如当地集中全县最好的老师,自主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开展以品行、法治和励志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育,以文化+美育为基础的课外教育,以道德法治、感恩奋进、移风易俗为基础的实践教育……影片聚焦小人物和小故事,将桐华班、桐华学校的宏观项目转化为微观叙事。

三是用“怎么学”构筑大龄孩子的叙事线。

《阿莫阿依》的主线是阿莫阿依辗转7年求学路的故事,原本适龄上学的阿依只读了一年书就因故辍学。7年后,负责找回流失学生、帮助他们复学的扶教工作队来到马边,已经14岁的阿依重新获得入学机会。影片另一条辅线则是,无数个“阿依”停滞的人生重新开始转动,个体希望如同春天里的珙桐花,花期虽迟,终将绽放,预示着他们的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日常话语升维:真实电影风格体现以情服人

1960年,法国电影界在原写实主义电影的基础上发起了一场真实电影类型的革新,影片的摄制组只由3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尝试直接拍摄真实生活,不用职业演员。

中国电影人对真实电影的探索,多体现于纪录电影中,如2015年的《喜马拉雅天梯》《旋风九日》,2016年的《摇摇晃晃的人间》,2017年的《我的诗篇》《二十二》等。纪录电影将纪录片带入另一片真实的天地,即不再仰视重大事件,而是俯视底层、关注民生。纵观《阿莫阿依》全片,剥离表象深入本质,通过真实觉醒认知,处处闪烁着真实电影、纪录电影的光芒:

一是用素人演员推进生活化叙事。

影片为更真实还原彝族生活与少女求学经历,大胆启用素人演员,以生活化叙述的镜头语言,呈现充满烟火气的马边。正如影片导演、编剧苗月所说:“所有的演员都是真实的彝家孩子,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尽管没有表演经验,但他们都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和踏实认真的精神,完美呈现了故事,他们是‘天生的演员’!”

二是将中国方案拆解并融入个人生活叙事。

中国方案的宏大性特质,注定了在进行影像化传播时的艺术性拆解,最常见的方式是融入日常生活和融入个体生活叙事。《阿莫阿依》通过以阿依为代表的“大龄低年级孩子”的命运转折叙事,串联起脱贫攻坚历程中许多个体奋斗、社会互助的扶贫故事,既有国家政策对个体、对农村的赋能,又有阿依们对人生、对理想、对社会的自我赋能。阿依在决定重回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想为之奋斗的理想。她的命运就此改写,影片也据此实现了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是将珙桐花开寓意个体命运以情服人。

桐华班中的“桐华”二字,取自马边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珙桐。它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树大如桑,花色洁白,花形如鸽,跃跃欲飞。每年5月,珙桐花次第盛开,虽花期较晚,但向阳而生,既点缀了马边的风景,又孕育了马边的梦想和希望。

桐华,意指那些因交通不便、家庭困难、传统思想等原因错过最佳上学年龄的花样少年;桐华班、桐华学校,则是解决这些“大龄低年级孩子”超龄入学后,如何补、补什么、如何教、教什么等的教育方案。

非理性元素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社会互动和社会重构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借用之,是当前推进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影像化传播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阿莫阿依》用珙桐花开寓意个体命运,用珙桐花期寓意个体精神,使得一般意义上的影像传播演变为以情服人的生动实践。

作者简介

刘彤,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