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 勾勒四川南向开放全景图

四川开放,“突出南向”。向南,主要目标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川企走向这些区域的情况如何?发展得好不好?这些区域的企业走进四川,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为了准确掌握这些基础情况,给南向开放的各参与方提供参考信息,本报联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川报集群大数据工作室,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大数据的方式,对1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抓取14万家公司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勾勒出一幅四川南向“引进来”“走出去”开放全景图。

1000张问卷里的“南向出川图”

粤港澳是“第一目的地”

川报观察记者 熊筱伟

近日,本报联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抽样方式,对四川境内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的1000家企业进行了有关南向“走出去”的问卷调查。

有多少川企愿意或已经南向“走出去”?18.6%受访企业给出了肯定回答。已经南向“走出去”的企业占比为13.0%。“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身段’,民营中小企业在愿意或已南向‘走出去’企业中占了近6成。”省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向“走出去”主要去哪儿?这道多选题,愿意或已南向“走出去”的企业,93.0%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其中超过7成集中在广东地区,19.3%选择了港澳地区;29.0%企业选择了“北部湾经济区”;涉足“南亚”和“东盟经济区”的比例均在20%以下。


南向“走出去”是为了什么?这道多选题,84.9%企业选择了“开拓产品(业务)市场”;“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有33.3%企业选择。其余选项均在25%以下。民企更多是为了“转移省内优势产能”和“回避贸易壁垒”;国企更多为了“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

南向“走出去”主要干什么?66.1%愿意或已南向“走出去”企业的主业属于我省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南向“走出去”已经或打算涉足的产业领域前五名,同样是这五大产业。“走出去”主要形式(多选题),近7成企业选择了“产品和服务外销”,近3成企业选择了“技术研发和品牌等合作”。国企主要通过对外工程承包,民企则更多通过技术研究和品牌等合作的形式南向“走出去”。

大数据里的“北向入川图”

粤港澳桂企业偏爱商务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广西企业来川发展,主要从事哪些领域?本报联合川报集群大数据工作室,抓取了全省14万家公司信息进行分析,得到这些企业在川发展的一些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川从事最多的领域,按企业数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商务服务业、批发业、资本市场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

广西企业在川从事最多的领域,按企业数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批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省外企业在川投资最多的领域,按企业数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商务服务业、批发业、房地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零售业。

“粤港澳、广西企业在川投资和省外企业整体情况差别不大。”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江认为,两个地区企业入川热衷的领域,大多属于流通而非生产领域,人才、资金投入相对较小,进入门槛较低,像会计、中介这样的商务服务业是典型代表。这说明双方还处在合作的起始阶段。

香港金融业发达,为何在川从事货币金融领域的企业数只能排名第五?周江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香港对四川市场深耕程度还有所不足,包括服务本地化、对本地需求的挖掘还有不少空间。

南向“走出去” 川企有哪些“烦恼”?政府怎么帮?

川企南向“走出去”,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问卷调查显示,在有意愿或已南向“走出去”的企业中,超过九成都表示遭遇了现实困难和问题,其中,物流、融资、信息排在所选问题的前三位,均有超过30%的企业选择。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有65.8%的企业希望在南向“走出去”过程中得到政府帮助。【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此处观看

【大数据:“一路向南”的这些地方,和四川有怎样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