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翔沣 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  文/图

我省教育系统应该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强省建设?

7月26日,四川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成都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世宏作宣讲报告。

朱世宏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提出如何构建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相适应的教育支撑发展格局;如何服务“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如何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等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如何构建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相适应的教育支撑发展格局?

破解四川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各方面高度关注和期待。

朱世宏说,要把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区、城市群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构建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等相协调的教育支撑发展格局。

首先,作为“一干”的成都教育,要研究如何服务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引领全省。

其次,作为“五区”的教育,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全省教育综合实力。

最后,教育要在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中发挥作用。现在市(州)有条件的都把小孩送到成都来读书,周末大家都挤到成都来看小孩,这些地区出现人口净流出,当然也带来了资本外流。

中心作为资源高度聚集的地方,一定是资源流入地。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抓不住人、没有人气,显然难以成为“副中心”。

如何服务“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

朱世宏认为,首先,要着力解决成都国际教育资源不足,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匹配的问题。大型外资企业需要更多的国际型人才,来川外籍人员需要解决子女入学、自身学习再造以及文化需求等,都需要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2017年全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项目49个、涉及23所高校,成都仅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所、普通高中设有国际部的学校12所,成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短板,与成都和全省蓬勃发展的对外开放态势不相适应,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进一步扩大在川留学生规模,特别是创造条件扩大南亚、东南亚留学生招生规模,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基地。

省内高校要勇担使命,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川学习。我们要打造好“留学四川”品牌,力争提前实现到2020年在川留学生规模超过1.5万人的目标。

如何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朱世宏在报告中谈到,不管是我们生活中亲身经历,还是看到听到,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很难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教师不敢对学生行使正当惩戒权”等等。

对此,他感叹地说,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的教育像今天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理性地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系统性。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生态出了问题?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去研究破解之策,更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源头性意义。”

在朱世宏看来,教育生态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重塑也需要时间。我们既要有紧迫感使命感,但又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定力和耐心,切忌浮躁和折腾,最根本的是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四个回归”本质上是回归教育规律。

作为教育部门,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把决策建立在掌握客观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让政策接地气,不能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

作为书记、校长和教师,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真正沉下心来研究教育问题,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书记、校长要成为懂政治的教育家,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

作为家长和社会,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上多下功夫,履行教育职责,改进教育方法,树立良好家风,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品格培养、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上,全社会都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成才观,为教育改革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