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伟

农历新年在祝福声中开启。线上生活,带来过年新体验;文旅活动,增添节庆新方式;暖心服务,更让春节多了许多温情和感动……新年新气象,人人喜气洋洋,处处热热闹闹,神州大地洋溢着欢歌笑语……浓郁的文化年味,让春节的核心价值尽情释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的积淀。贴春联、写福字、吃饺子、围炉守岁、拜年串门、舞龙舞狮……这些绵延千年的春节习俗,深深铭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寄托着千家万户的喜乐平安,是农耕文明赐予我们的厚礼。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需要的变化,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样态也在不断改变,文化年味越来越浓就是其中之一。以四川为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成为市民、群众的热门打卡地,春节假日第二天,共接待群众33.7万人次,比今年元旦假日第2天增加近5成。

春节被称为新年,作为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集中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完美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近年来,不少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劲了”。其实,浓浓的年味需要用心打造,春节期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旅活动、文体活动,让过年多了书香味、文化味,这本身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春节的“文化符号”更加鲜明,让年味更加清新、更加浓郁、更加香醇,值得点赞和推崇。

今年春节,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就地过年成为很多人的自主选择。就地过年,文化年味一点不减。譬如: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打造的“云上天府过大年”云展播活动专题自2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省内四大运营商电视端覆盖达5000万家庭(用户) 截至2月12日12时,点播量共计达3000多万人次。春节前后,省文旅厅陆续推出的丁真家书、二十四伎乐、四川文旅人拜年、非遗皮影闹新春等短视频也受到广泛关注,被大量转发,在各类平台播放量超4000万。这意味着,无论是原乡人,还是外地人,都能照常享受到丰富的节日文化大餐,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随便怎么过都行,但节日是有意义的,是有文化内涵的。”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今年春节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文化内核。综观全国各地推出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一系列文化大餐,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也有新时代创新创造的活力,不仅满足了群众春节期间线上线下的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地释放了春节的核心价值,更让人们在文化年味中守望亲情,慰藉乡愁,放松身心,把更多对幸福平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收藏在就地过年的故事里,为新一年的奋斗积蓄精神力量,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劲牛力,迎接新春的阳光,走向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