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德淇

连日来,“年味包裹”在社交平台上走红。通过快递传递“年味”,让不少身处他乡的游子幸福未减,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了来自家乡各种各样的“味道”。( 中国新闻网)

辣椒、粉条、熏肉、父亲做的包子、母亲牌牛肉酱……纵使相隔千万里,乡情、亲情、年味不能缺。以往我们常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大家满载而归的汽车后备箱;今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码放在各个物流网点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家乡味”。不管是往年返城工作时被家人用特产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箱,还是今年装载着各种味道的快递包裹,都寄托着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在网上,看着那些晒出的家乡年货,很多人心中暖流涌动。亲情的意义,家的价值,在其间尽显无遗。

父母在,乡愁在。父母从千里之外寄来最爱吃的美食,孩子在天南海北尝到“年味”,吃到家乡味道,弥补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回家过年的遗憾。这已然不仅仅是家乡的特产美食,还是这个就地度过的春节的最好陪伴,陪伴度过一个又一个身处异乡的夜。

很多网友收到家乡寄来的特产美食,都会分门别类存放。“出了家乡就吃不到了”,如此对于食物独特性的强调,透着对家乡割舍不断的情结。现在有了冰箱等“利器”,储存条件十分便利,很多家乡特产、美食也被网友长期存放,不舍得一下子吃完,为的就是能从这些家乡美食中,纾解自己的乡愁。

中国人对故土有天然的亲近感,故乡也是很多人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不仅因为这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承载了血脉亲情等重要意义的“复合体”。从前几年网友晒返程时的汽车后备箱,到如今晒“远道而来”的年货,尽管所晒的物品五花八门,但真正晒出来的,或者说网友真正想表达的,则是对父母的爱,对亲情的感激,对乡愁的感喟与怀念。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感慨和感动,而是深层次思考后,将内在情感外化作一股动力,驱动我们对父母做些什么。倘若我们有条件,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与精神赡养;如果我们暂时没有条件,那就少让父母为远方的我们担心,多一些日常的交流和关怀。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至少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工作地安顿好自己,也慰藉远在千里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