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建兵

2月4日,“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国“村晚”四川示范展示活动在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欢乐上演。此次全国“村晚”采用接力直播模式,1个北京主会场联结四川等7个“村晚”分会场。四川展示点的活动,通过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地域特色文化、乡村网红、好物推荐等内容,呈现四川乡村振兴风貌以及“村晚”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2月6日《四川日报》)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全国14个示范展示点之一,丹棱“村晚”是四川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2015年,丹棱县张场镇小河村德祥文化大院,举办了四川首个“乡村春晚”。2020年丹棱县“乡村春晚”实现了78个村(社区)全覆盖。不只是在眉山丹棱,近年来,在自贡富顺、凉山盐源等地,陆续有村民自发办起“村晚”,充分展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成就。

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虽然有的节目土得掉渣,甚至有点俗气,更没有奢华的舞台和背景,没有立体炫目的灯光,更没有偶像明星,没有豪华的服装,但其突出自娱自乐、本村特色、传统文化、展现乡景、凝聚乡情、富有乡韵等特点,有的节目甚至是村里百姓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有着村民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方言甚至是段子,这样的节目接地气,让村民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别开生面的“村晚”,有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留住了浓浓的乡愁,让人对“村晚”和台上的“民星”印象深刻。

当下,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娱乐活动变多了,但“接地气”的文化还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别是每到春节,很多农民整天沉迷于吃“流水席”、赌博、打游戏、搞迷信等,总觉得这个年过得没意思。近年,国家文旅部大力支持和引导各地举办“村晚”,对具备条件的“村晚”,通过网络联动,从区域的“小欢喜”发展成遍及全国的“大联欢”,从乡村小舞台走向社会大舞台。“村晚”让村民聚在一起,既能亲身参与又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有的提供素材,有的参与演出,有的做后勤服务,“村晚”用反映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的节目,展现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气息、民风民情和人文底蕴,村民以自己的故事和作品搬上“村晚”为荣。潜移默化当中,使更多的农民远离了赌博和封建迷信,乡村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乡村春晚”由农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自赏,激发乡村文化正能量,满足了群众文化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村民在参与“村晚”筹办与节目排练中来,增强了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促进了乡村和谐。透过“村晚”这个小舞台,看到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村晚”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可以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是乡音、乡土、乡情的良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