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付真卿 摄影 杨树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始终是四川的中心工作之一。

在提交今年省两会审议讨论的四川“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实施民族地区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工程。“十四五”时期四川民族地区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今年的民族工作着力何处?1月31日,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张富国。

记者:请问您如何展望“十四五”时期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

张富国:“十四五”规划为我省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少好消息,规划纲要草案从实际出发,聚焦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教育、卫生、干部人才素质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和工程,可以说为我省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我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实施,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现代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将取得新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将更加牢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明显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开创新局面,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

记者:您认为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还有哪些亟需补强的短板弱项?

张富国:近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下,我省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民族地区要加快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地域品牌培育力度有待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还需在创新交融上进一步发力;通乡通村通组连户的“毛细血管”道路还需进一步疏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

也正因为存在这些短板弱项,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今年四川的民族工作主要有哪些抓手?计划实现哪些目标?

张富国:今年,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出台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我省各领域全过程。

在这其中我们将重点抓好5项任务。一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别是实践创新硏究,设立一批研究基地。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组织编写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修订完善《四川省党政干部民族宗教知识读本》。三是坚定不移地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推动实施“一村一幼”“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经商行前培训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四是进一步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今年我们将新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争创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五是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例如组团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办四川党的民族政策百年成就展等等。

通过实施系列行动,我们将力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中取得新进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局面,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记者:作为省政协委员,今年省两会您和其他几位委员联名提交了一篇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建议的提案,能否介绍下这篇提案的初衷考量?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对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张富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多样性、四川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对于充分挖掘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助推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扶持力度,共有124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民居和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广大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不过,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还面临着规划起点不高、投入相对不足、建设层次较低、产业发展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省各个方面通力协作,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中去,不断加大对其的保护和发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