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摄影 杨树
尽管担任过4届省政协委员,1月30日,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那句话时,省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遂宁市一级巡视员胡家正还是禁不住红了眼眶。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要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集群。“3年,我代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建议,终于写进了报告!”
故事还要从3年前说起。2018年省两会召开前夕,侄儿梁田抱了一摞资料来到胡家正家中。梁田在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工作,对国内外科学前沿了解较多。“您是科协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我有一个关于设立大科学装置专项基金优化实施的建议,能不能帮我带上两会?”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引领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技术研究装置或系统,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中具有单体形态特征的大型设施又被称为大科学装置。
美国、欧盟均把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其性能和水平不断提高,以保持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据统计,20世纪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有20余项是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的。
大科学装置,学医出身的胡家正不懂。但他提了三个问题:国内外的现状如何?四川有什么差距?我们该怎么办?
围绕这三个问题,梁田执笔了这份《关于设立大科学装置专项基金优化实施的建议》。当中提出,建议四川积极建设更多科学界的“大国重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覆盖不到位、社会资本不愿支持的重要项目;同时提出了实施细则和鼓励企业、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我省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建议。
两个月后,他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回复中表示,这样的建议对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路径创新很有意义,正在向国家部委汇报争取;同时,非营利性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探索具体可行方案。
拿到回复的胡家正,当时并不满意,但是想到这件事情的难度,他还是能够理解。
但没想到的是,三年后,“打造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到了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西部光源等项目。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一节部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提出“五集群一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点出了一批大型低速风洞、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西部光源、中子散射材料表征研究设施等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说起这事,胡家正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相关部门言出必行,三年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在积极争取和研究!”
“目前是第一步,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胡家正说,希望未来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中,专项基金和PPP模式的建议能够被采纳。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7个,包括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风射电成像望远镜、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四川)项目、多功能结冰风洞、大型低速风洞。
上述集聚天府的“大国重器”正加速形成先进核能、天文观测、深地科学、生物医学、航空风洞等五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同时依托成都超算中心,在天府新区集中建设科学数据和研究中心,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数据存储和算力支撑,构建“五集群一中心”的重大创新平台布局。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
建言献策
依法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