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新华社记者:霍小光,摄影:鞠鹏、谢环驰) 


洁白、温暖,极富民族特色,2月11日,新华社发出的这张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凉山彝族群众握手、嘘寒问暖的照片中,你注意到总书记身披的这件羊毛披毡了吗?

在大凉山彝族地区,这是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爱穿的羊毛披毡,被称为“查尔瓦”(又译作:察尔瓦)。

查尔瓦是山区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形似斗篷,有长有短,长的可至膝盖之下,有的下端还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遮风挡雨,夜晚则可以当被褥。

2月5日,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大花村的彝族群众身披查尔瓦从村头走过。摄影:川报观察记者 李向雨

缝制一件查尔瓦,需要用凉山的高山牧区养殖绵羊毛,洗净搓捻成线,再用传统的彝族织布机织就拼接,通常需7幅或9幅毛料。它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并织有方格纹、斜纹、水波纹及南瓜籽纹等花纹。

蓝色的查尔瓦 摄影:勤奋的刘小朵

披毡主体编织完成后,上端采用羊毛编成的粗绳缩口,有的款式下端有数目众多的长达30厘米的流苏,既简朴大方又御寒。

2月5日,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大花村的彝族群众身披查尔瓦从村头走过。摄影:川报观察记者 李向雨

每一件查尔瓦都是全羊毛、纯手工制作完成,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彝族人家爱穿查尔瓦,过去是他们农事稼穑、赶羊放牧的户外装备。如今,随着凉山旅游的发展,查尔瓦更成为彝族特色服饰,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近日,记者在凉山州安哈镇采访,看到这个距离西昌城区最近的彝族特色旅游小镇中,当地百姓将编织好的查尔瓦作为特色服饰展示,可以供游客租用拍摄或者购买,展示大凉山风情。(摄影:川报观察记者 庞琪)

彝族非遗纪录片——彝地密码·查尔瓦

 点击专题查看更多↓
【川报观察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
 

航拍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过的四川大凉山三河村、火普村是这样!

川报观察部分综合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