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雨

“卢书记”及其朋友没想到,举动引发了那么大的舆情。

这些天,在层出不穷的后台、官威、规则、权力等关键词批评下,我特别好奇,“卢书记”的朋友为什么不登记?

想来想去,至少一条,不愿泄露自己信息。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疫情防控以来,我们把个人信息填得太多,不管小区、餐厅,还是超市、银行,很多地方都在门口支起一张小桌,但凡顾客进门,必须详细写下姓名、身份证、电话等信息。然而,不少牵扯个人隐私的信息,最终流向哪里?有没有得到保护?却要打一个问号。

本来登记初衷,是为了紧要关头核查身份、开展追踪,而在全民战“疫”大背景下,每位公民都有义务让渡一部分个人隐私。可不时曝出的疫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新闻,让大家忧心:信息暗藏了多少风险?如此,除了“卢书记”朋友这种明着对抗的,还有一些配合度不高的市民,以填写假手机号、假身份证号的“软对抗”方式,影响疫情防控大局。

客观而言,疫情退去还需时日,信息安全更要持续重视。如何做好防疫和保护个人信息之间的平衡,考验着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