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罗海韵

“您看,我扎的雪花形状漂亮吗?”6月20日早上,广安市代市中学校初二14班的郑静璇一边折叠布料,一边问记者。在非遗扎染课上,10余名同学将布料扎成各种形状,浸入染缸。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2名成员化身老师,耐心讲解扎染技巧。

非遗扎染课上,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化身老师,耐心讲解扎染技巧。(姜曦悦 摄)

上午10点半,随着染料渗透,布料显现出绚丽色彩。志愿者黄心怡频频点头, “非常棒!大家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郑静璇兴奋地说,“每次我将手工作品带回家,爷爷奶奶都特别开心。”本学期以来,她已参加20多节非遗扎染课。

上午11点,记者走进教学楼五楼的教室,一堂掐丝珐琅课正在进行,大家围坐在一起, “搓条塑形”“压纹点睛”等技法让蝴蝶纹样初见雏形。学生们专注地在瓷片上勾线,研支团的志愿者精心配比矿物质颜料。

“这些花瓣只有几厘米,可是细节非常丰富,触角上弯绕的地方很多。”志愿者陈嘉文说。捧着待成型的作品,初二15班学生辛沄潇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传统手工艺,也想钩织更多造型,带给我的爸爸妈妈。”

在教室一角,广安代市中学校初中学生制作的掐丝珐琅作品秀丽精致(姜曦悦 摄)

除了开展非遗课堂,该研支团的成员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前锋区观塘镇三台村的“童伴之家”,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共度周末,他们组织游戏、辅导作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休假期间,他们探访乡村建设,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培育红色育人品牌项目。同时,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协助群众修缮屋顶、抢收稻谷、采摘水果。

“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是当孩子们簇拥着我,那种收获感是无法言喻的。”志愿者陈言表示,这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从事教育工作的决心,也让她分外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

据悉,自江苏师范大学与前锋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以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已实施4届,累计接收支教研究生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