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5月21日,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金椹公司)的智能化加工车间内,新引进的热泵烘干设备正高效运转,工人们将鲜果分拣后送入生产线,颗颗饱满的桑葚正经历着“低碳蜕变”。

“桑葚干生产线是5年前的技术与设备,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能耗大,产能严重不足,现在用上四川银行支持的绿色设备,成本降了,品质还更稳定!”该公司负责人刘茂祥指着温控显示屏介绍,语气里透着自豪,“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技改完全符合《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 (农业)》里‘低碳生产加工’标准,还被纳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农业转型库!”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桑葚产业“低碳转身”

黑金椹公司依托攀枝花市盐边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耕桑葚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公司以桑葚深加工为核心,通过技术升级、智能化改造和研发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绿色低碳农业的转型。

作为四川银行首个金融支持农业转型的典范项目,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向黑金椹公司提供160万元转型融资,这笔资金精准投向三大技改领域:桑葚烘干智能化升级,能耗直降30%,年减碳约800吨;智能冷库升级,采用变频技术后,电费支出减少20%;研发中心投用,桑叶茶粉等新品贡献三成营收。“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有底气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刘茂祥说。

在金融赋能下,黑金椹公司交出亮眼“双碳”成绩单:2024年,碳强度从2023年的36.23吨/万元骤降至13.33吨/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净利润达59.4万元。

刘茂祥说,银行提供的“碳挂钩贷款”利率与减排成效绑定,“四川银行给予了我们优惠利率政策,动力更足了!”

“桑葚+”激活产业链 

在盐边县惠民镇,农户李大姐正忙着晾晒桑果。“以前总担心种出来的桑葚卖不出去,现在有黑金椹公司‘兜底’收购,还教我们科学种植技术,收入比较可观!”李大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该公司建设了2万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稳定收购渠道,为数百户家庭拓宽了致富路。

“我们始终秉持绿色金融理念,通过定制化融资方案支持农业企业低碳转型。”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黑金椹案例证明,金融工具能有效破解‘技术改造缺资金、减排收益难量化’的双重困局。”未来,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将继续强化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助力攀西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夕阳西下,桑园旁的加工厂灯火通明。流水线上,一颗颗桑葚经过清洗、杀菌、冻干,变成高附加值的果脯和酵素。“来年,我们要建光伏大棚,让清洁能源覆盖全产业链!”刘茂祥的展望,映照着攀枝花农业绿色转型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