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在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片马村,有一家名为清泉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这里不仅有着清澈的泉水,更有着一位执着于水产养殖的创业者——李玉德。
“李总,两万斤鲈鱼后天到货!”在片马彝族乡片马村的清泉谷养殖场,李玉德挂掉电话后,转身端着鱼食喂鱼。在他身后,鱼塘泛着粼粼波光。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扛钢筋的汉子,如今竟把山泉水“搅”成了年产值上千万的富民产业。
李玉德是片马彝族乡大营村的村民。2003年他离家闯荡,从搬砖小工干到建筑公司老板。一位朋友向他提起,冷水鱼金贵,山里的活泉水好养。深受启发的李玉德,2019年揣着全部积蓄回了老家,并跑到安徽学习先进的养鱼技术。
2021年,首批占地18亩的13个鱼塘在山泉边建了起来。可头年就栽了跟头,由于选的鱼种“水土不服”,两池子鱼全翻了肚皮,直接亏掉70万。面对这“当头一棒”,李玉德没打“退堂鼓”,而又再次前往安徽,向专家请教,学习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水质管理方法。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李玉德逐渐摸透了养鱼的“秘籍”。
- 24小时氧气管家:增氧机让水体含氧量稳定在5mg/L以上。
- 水质“心电图”:监测仪实时预警PH值、氨氮含量波动。
- 山泉活水循环:每秒0.3立方米的流速,鱼群天天做山泉SPA。
- 自主育苗:喂养种鱼并实现自主繁殖,让每尾鱼苗成本直降0.8元。
如今,养殖场养殖的鲈鱼、雅鱼、罗非鱼、黄河踝鲤等品种,畅销成都、攀枝花、西昌、昆明、浙江等地。年产值突破1500万大关,利润达20%。
凭借可观的经济收益,李玉德萌生了扩建鱼池的想法。2024年,他启动了鱼池二期扩建工程,计划新增15个大鱼池和13个小鱼池,此次扩建占地面积达38亩。
片马彝族乡片马村和前域镇金银坪村村集体经济各自入股150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李玉德的鱼塘扩建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二期项目的即将竣工,鱼池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41个鱼池,占地面积达到56亩。为了满足日常运营和管理需求,李玉德计划将员工人数扩充至8人。喂料工老何算着账:“守着鱼塘月入4000,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望着在建的新鱼塘,李玉德盘算着三期规划,如果运营好了,后年再扩几十亩,让山泉鱼“游”进全国超市。
青山隐隐,泉水叮咚。多年来,李玉德全身心投入水产养殖事业,不是外出考察学习、调研市场,就是在养殖场里忙碌。李玉德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片马彝族乡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他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创业梦想,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