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配合您演戏,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同事、情侣闺蜜都可以。”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多个自称是“家庭演员团队”“生活演员经纪人”的账号在招揽生意。他们宣称,可以满足雇主在特定场景的需求,以角色扮演方式充当某人的父母、伴侣、朋友、领导等。
从发布的广告来看,演员们不仅能在线下配合演戏,电话等线上演戏也能安排,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定价随意性较强。记者暗访调查后发现,交易双方多采用私下转账,所签订的协议条款表述也较为模糊,难以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前有“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后有充当女友、老伴陪游伴游,再到如今演员角色的全面多元化:什么都能演,什么都能做,从陪客户吃饭,到应付相亲,甚至还有学生雇佣“假爸爸”到学校开家长会的,可见“家庭演戏”这一市场需求还蛮大的。
业务量增长的同时我们不禁担忧,演员在配合雇主演戏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雇主及其家人大量的隐私信息。除了家庭住址、收入、单位职务等海量“冰冷”数据外,演员们甚至还能掌握雇主最近的情绪、情感经历、生活习惯等一手热乎而私密的信息。在“父子”“夫妻”“情侣”等临时关系同处一室或其他封密环境中,一旦演员或雇主道德缺失或情绪变动,有可能做出不当行为,危及到对方生命财产安全。有媒体报道,有的演员在“表演”结束后,戏精上了头,依旧对雇主纠缠不休、骚扰不断;甚至还有雇主利用演戏身份骗取演员亲朋好友财产,最终导致双双落网获刑。
“家庭演员”行业急需规范,无论是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还是劳动合同、服务条款的制定,需要做到规范、统一、透明。同时,相关部门和社交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依法予以严厉惩处,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
雇一个“家庭演员”来应付父母的催婚、朋友的关心,或者特定场景的解围、救场,看似一种捷径,实则隐患颇多,不仅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让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年轻人要明白,戏份虽好,当谨慎待之。另外,相关部门还需加大监管和宣传引导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法律与道德风险。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避免这一新市场沦为违法犯罪与道德失范的温床。
今天的两点论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文案:张立峰 主播:张立峰
拍摄:张立峰 剪辑:张立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家庭演员”市场是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在社交、情感等方面的焦虑。多方协同治理,不仅是为了规范行业,更是为了引导大众正确面对生活,避免让新兴市场沦为违法与失德的滋生地,让生活回归真实与温暖。
有需求就有产业
现在是啥子都能“租”!但是“租”后的后果考虑了吗?
租来的拥抱暖不了心,拼单的亲情填不满孤独。与其在交易关系里扮演幸福,不如在真实世界里修炼接纳不完美的勇气,生活没有NG,但真诚永远一条过。
戏份虽好,但生活不是演戏!
应当正确面对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