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4月11日,在绵阳市九洲大道科华路口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穿透春意,工人们正拆除地下4米深处的顶管设备——这条直径1.8米的排水管道即将成为城市新的“血管”。随着汛期临近,一场关乎城市“里子”的民生工程正在地下悄然推进。
九洲大道科华路口地下管网改造
“地下管网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绵阳新投建开项目负责人李奇手持施工图介绍,顶管技术如同“地下穿山甲”,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管节顶入地层,成功穿越车流密集的主干道。相较于传统开挖方式,这项“微创手术”使施工噪音降低20%以上,全程无扬尘,保障了九洲大道正常通行。
园艺山作为绵阳城区地理制高点,夏季暴雨时常因排水不畅形成地表径流。此次改造覆盖科华路、园兴街等十余个点位,新建管网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走”,有望在今夏汛期发挥关键作用。
城市更新战场正从主城向近郊延伸。石塘片区东岳社区施工现场,蓝色围挡内的顶管设备在地下4米深处推进管节。涪城区住建局公用事业股副股长张立志透露,针对近郊管网老旧、数据缺失等问题,施工前采用地下机器人进行“CT扫描”,精准定位淤堵点。该工程覆盖石塘街道、杨家镇等片区数十个点位,将新建改造排水管道超70公里,同步改建排洪沟等设施,预计明年底完工后可显著提升近郊排涝能力。
城市更新的地下工程既有隐形的地下管网,也有可感知的海绵生态。
涪城区滑嗨乐园、游仙区桑林坝涪江二桥头公园等街头绿地,雨水花园植物葱郁,这个兼具截污净化和生态造景功能的“城市海绵”,仅是全市海绵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目前绵阳46%的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数据显示,绵阳已建成下沉式绿地12.05万平方米、雨水花园3.76万平方米。安州河东新区依托自然湿地新增30万立方米调蓄容积,打造出“汛期滞洪、日常休闲”的复合空间。
安州河东湿地公园
这场城市更新行动既有科技硬实力,更见民生温度。在青义—西科大片区,透水铺装的人行道让雨后不再“踩地雷”;改造后的八角南路,曾经“小雨积水、大雨看海”的景象已成历史。
从主城动脉到近郊末梢,从地下管廊到海绵绿地,绵阳正织就城市韧性网络。绵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完成390公里地下管网改造,通过智慧化排查建立整治台账,协同推进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管理,构建“看不见的防线”与“可感知的生态屏障”。
(绵阳市住建委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