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瑞鸣 雷倢
4月9日,《成都市各区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供应计划》)正式公布。根据《供应计划》,2025年度各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600公顷。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460公顷,合计约为6900亩,相较2024年减少约3750亩。
2025年初以来,成都土地市场热闹开场,两次刷新成交单价。今年供地计划减少,将对成都新房供应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成都土地拍卖市场又将出现怎样的局面?
“12+2”区域供地计划同比减少约3750亩
《供应计划》编制范围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也就是成都市“12+2”区域。
《供应计划》明确,加强精细化土地供应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范瑞鸣 制图
记者梳理成都近三年供地计划发现,2023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计划约为11700亩,2024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计划约为10650亩,2025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计划约为6900亩。其中,2025年相比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减少约3750亩,同比减少35.21%。
热点板块或将持续受关注
今年一季度,成都土地市场呈现出较高的热度,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2025成都房地产市场月度研究报告(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成都市本级(中心城区+新津)成交26宗地,出让金219亿元,位列全国第四,排名上升。与同能级城市相比,出让金仅次于杭州。
成都热点地块集中在主城区,一季度两次刷新成交单价纪录:3月11日,招商蛇口以楼面价31700元/平方米、总价约27亿元、溢价率70.4%摘得成都高新区大源地块;3月27日,建发地产以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竞得金融城三期的一宗住宅用地,成交总价约33.47亿元,溢价率106%。《报告》显示,一季度成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TOP10地块的溢价率为28%—106%。除上述两宗地块,锦江区三圣乡板块、青羊区外光华板块以及成华区东客站、万年场、崔家店板块均是热门板块,吸引了不少房企。
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2025成都房地产市场月度研究报告(一季度)》
“地块的地段和稀缺性非常重要,优质的地段和项目始终会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建发国际董事会主席林伟国认为,尽管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房企要稳健发展,就得依靠优质土地储备,“优地”才有望“优价”。
“供地计划缩减后,成都核心区域优质地块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房企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可能还会推高地价。”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新房供应量将收缩 楼市分化将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成都土地供应计划减少,将导致未来2-3年内新房入市规模下降。根据《供应计划》,库存高企的区域将减少供地或不再供地以推动去库存,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入市后,高地价或向房价传导。
《报告》显示,成都商品住宅市场一季度供应同比下降,成交同比上升:供应面积为22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成交面积为341.0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4%。“成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呈下降趋势,截至3月末可售面积为1711万平方米。出清周期(按12个月计算)为13.4个月,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从成都各大区域楼市来看,中心城区去化相对较快,远郊去化压力大。《报告》显示,“5+2”区域中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四川天府新区去化相对较快,在12个月之内;龙泉驿区、双流区、新都区、郫都区去化周期在15个月内。“成都新房市场热度稳步回稳,3月供应量增多,多个新规产品入市,去化表现较好,好房子支撑新房市场量级稳定。4月,随着供应节奏的进一步恢复,预计市场量级将进一步回升。”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相关人士说。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供地减少将加速楼市分化,核心区域与其他区域、优质地块与普通地块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供地减少对楼市的影响是中长期的,将通过供需关系调整而影响房价波动,并推动开发商策略转型与政策工具创新。这一过程中,城市能级、地块质量、政策干预强度将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