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再次传来收到感谢信的喜讯。这是超声科今年收到的第11封感谢信,平均每周收到一封感谢信。接连不断的感谢信,字字暖心,句句滚烫,含赞量极高。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一个个暖心故事和温馨瞬间,更是超声科“让检查不只是检查”的为民初心。

11次“耐心” 5次“热情”

是检查更是对话

11封感谢信中,“耐心”出现了11次,“热情”出现了5次。

“作为超声医师,与受检者的高效沟通是确保检查顺利、减少受检者焦虑并且提升图像质量的关键。”医学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代萍说,从受检者进门开始,“检查”就已经开始了。解释流程、消除疑虑、指导体位、描述细节、询问感受、给予指令、安抚情绪、正面反馈、告知注意事项、建立信任……每个环节都需要超声医师大量且多次的语言来推进。就是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关系悄悄拉近。

“耐心解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了我的问题”“耐心地为宝宝找合适的位置检查”“感谢她们的耐心热情”……其实,除了这些,超声科医务人员也总能在对话中为受检者排忧解难。在一问一答中,她们找到了受检者饮食上的不均衡、作息上的不规律,发现了受检者敏感且多虑的情绪、难言的陈年顽疾、平日的生活琐事……她们总是耐心询问、仔细解答、疏解情绪,在检查身体之外也治愈心灵。

7次“专业” 4次“细致”

是检查更是责任

11封感谢信中,“专业”出现了7次,“细致”出现了4次。

超声科作为医技科室,往往藏在一张张检查单背后。超声科的医务人员日夜与仪器做伴,手握探头、人机合一,用慧眼与影像对视,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这个就是宝宝的小脚丫”“胎儿左心室灶状强回声,不过不用太担心”“这里能明显看到卵巢多囊样改变”……准确严谨的判断背后,是她们对受检者的责任和对专业知识的敬畏。

陈女士第一次来院检查时得知需要做阴超,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超声科主治医师戴心美在为她检查前,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卸下了她的心理负担。检查过程中,戴心美操作温柔,动作轻缓,反复对影像图像进行比对确认,最终准确找到了陈女士的病灶点。

如果说“专业细致”是受检者对她们的评价,那“责任担当”就是她们给受检者的最坚实可靠的信赖。

5次“关怀” 5次“安全”

是检查更是陪伴

11封感谢信中,“关怀”出现了5次,“安全”出现了5次。

忐忑、紧张、焦虑……这些词频繁地出现在感谢信中,尤其是很多孕妈妈本身就行动不便,情绪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超声科的医务人员理解家长想要知道腹中胎儿情况的急切心情,她们更明白“受检者也需要同等的关心关怀”,于是陪伴成了缓解紧张氛围的一剂良药。

刘女士的宝宝在检查中一直“不配合”,这让她既心急又焦虑。超声科主治医师韩淼淼、医生助理李采娟第一时间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主动安抚她的情绪并为她解释胎儿位置不佳的原因和处理办法,“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安全感”,刘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

除了能敏锐察觉到受检者的情绪变化,她们更能准确捕捉到受检者的急迫需求:为孕吐严重的张女士开启“快检通道”;帮助因四维彩超检查与过年回家冲突而犯愁的王女士寻找最优解决办法;陪同腹痛难忍的李女士完成检查;为低血糖引起呕吐、心慌、发冷的隆女士紧急处置……她们用一件件小事诠释着“陪伴”的意义,用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受检者满满的安全感。

在超声科,“让检查不只是检查”还藏在更多的小细节中。为了解决“诊室小”带来的孕妇缺氧、孕吐、体验不佳等情况,超声科主动申请、协调沟通,在医院的统筹安排下把诊室调换为窗户更大、通风性更好的房间;为了减少冰凉的耦合剂对身体的刺激,她们换位思考,利用耦合剂恒温加热器,温暖受检者的每一寸皮肤……

“超”级温暖,“声”入人心。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守护妇幼安康。(刘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