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演员李现因热爱观察和拍摄鸟类

收获了来自生态环境部的认可

4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文称

喜欢摄影的当红演员李现

不负“花鸟使”之名

以一己之力带火了包括

“玉渊潭打鸟”在内的N个话题

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

全国多地文旅部门也闻风而动

纷纷在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喊话”

邀请李现来自己的城市“打鸟”

(下滑查看更多)

“打鸟”意为给鸟类拍摄,没想到演员李现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舆论焦点。34岁的李现因热爱鸟类摄影,不仅被生态环境部公开点赞,其掀起的“玉渊潭打鸟”热潮更是带动了全民观鸟热,让生态保护议题以破圈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在古装剧《国色芳华》中,李现饰演的“花鸟使”蒋长扬身负为皇家搜罗奇花异鸟之责,这一虚构角色与演员现实中的鸟类摄影爱好产生奇妙共鸣。而他背着400mm长焦镜头混入大爷摄影团的画面,被网友戏称为“从戏里打鸟到戏外打鸟”,这种角色与现实的呼应,本质上是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

电视剧《国色芳华》剧照

李现“打鸟”这一跨界传播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据统计,其分享的鸟类摄影作品受到超过10万网友点赞,玉渊潭公园的观鸟线路成为春季热门打卡点。这种“明星效应+生态传播”模式,成功地将原本小众的观鸟文化推向大众视野。当李现的微博从精修写真变为鸟类生态图鉴,当《川西雪山组图》获得《国家地理》杂志编辑点赞,他正以“护鸟使者”的形象,重构着明星与公众的互动范式。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

李现“打鸟”现象印证了

明星流量向公益价值转化的可能性

其严格遵守生态摄影伦理

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

不干扰鸟类栖息的行为

为公众树立了正面典范

而社交平台上的“打鸟作业”分享,以可视化的成果替代空洞的口号,形成了更具说服力的环保教育素材。这种自律不仅维护了个人形象,更彰显了公众人物应有的价值担当。

生态环境部的认可,不仅是对李现个人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公众尤其是游客参与生态保护的一种鼓励。相较于传统环保宣传的刻板说教,李现“打鸟”这种沉浸式、场景化的传播,更易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与实践模仿。

当明星效应从商业代言转向倡导生态保护,公众人物的社会价值得到重新定义。而多地文旅部门的联动更是进一步彰显了李现“打鸟”的社会价值。多地官微的“喊话”行为,实质上是生态旅游转型的积极探索。明星参与生态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关注本地自然资源,也能够通过流量效应推动地方生态保护。

李现因“打鸟”引发鸟类摄影热潮,是公众人物参与生态保护的典范。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当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花鸟使”。正如生态环境部发文所言:“我们期待更多人像李现一样,用镜头记录生命之美,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当长焦镜头取代捕鸟网,当观鸟热带动护鸟行动,人们更意识到,真正的生态文明不仅在博物馆的标本架上,更在每个人凝视飞鸟时眼中闪烁的敬畏之光里。

原题:《李现“打鸟”为何引发现象级讨论?》

编辑:李妮玮

审核: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