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汽车“智驾”概念快速升温。

究竟什么是“智能驾驶”,是否可以理解为自动驾驶?

到底什么是“智能驾驶”?

对此,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总监、党委书记陈涛解释说,目前的“智驾”更多为导航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存在区别。陈涛向央广网记者介绍,“智能辅助驾驶因为加入了大量传感器,本身是可以大幅提高单纯人驾驶的安全性的,但因为路况的复杂性,智能辅助驾驶目前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工况。”

据了解,我国采用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定义的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L0-L2为辅助驾驶,需人工全程监管;L3-L5逐步实现系统主导,L5为完全无人驾驶。目前,国内量产汽车更多停留在L2级。也有车企明确表示,会在2025年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销售。

然而,记者发现,技术虽然处于L2阶段,但不少车企在宣传上却经常用到“0接管”的表述,并使用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展示,让不少人看得心潮澎湃,跃跃欲试。

“落差很大”

车主质疑智驾“0接管”

近日,记者采访多位冲着“智驾”功能购车的车主发现,新技术给大多数人带来了愉快的体验,但也有人遇到“惊险时刻”。广东的吴先生(化名)是在看了某品牌新车发布会后,被智驾功能吸引而购车的。此后,该品牌车企老板亲自下场直播“0接管”测试,直播中,该车型能在广州晚高峰的闹市区由智驾系统进行控制行驶。这让吴先生安心地开启了智驾之旅。然而,今年2月份以来,吴先生在使用车辆的智驾功能时,在城市道路红绿灯处、高速行驶中,都曾遇到车辆急刹问题。所幸吴先生始终保持良好驾驶状态,及时人工介入,并未造成严重事故。与售后多次沟通后,对方给出的回复是:这只是智能辅助驾驶,需要时刻关注路况。

吴先生的疑问在于,宣传中的“0接管”,在售后回复中则只是辅助驾驶。对比宣传的热闹和售后的回复,吴先生觉得“落差很大”。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主机厂在市场宣传上应该保持谨慎,让用户对车辆功能有准确判断,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市场期待只会继续升温,央广网将持续关注。

//

来源:央广网

记者:姜鹏

本期编辑:刘尚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