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高情商”节日。
光是名字就很好听。
清明,
天朗气清,春和景明,
念着就像一首诗。
短短俩字书尽山水日月,
婉约派和豪放派都甘拜下风。
出场很会把控时机。
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来得不早不晚,
正赶在春天草嫩不扎人的时候,
适合踏青,还可以放风筝。
温度也很宜人。
不冷也不热,
晴朗但不晒人,
就算下雨也是小雨。
放假“恰到好处”。
换个地方看花红柳绿,
周末两天太赶,连走七天又太累,
一天走,一天看,
一天坐下擦擦汗,
三天刚刚好。
人情世故更简单。
祖宗在上,
什么人际关系都得让道。
不想理人,手机一扣,
只说“上山祭祖,没网!”
心安理得享受最安静的假日。
这一天,
不用拼手速抢红包,
不必焦虑送礼档次,
连朋友圈都自动豁免九宫格营业压力。
烦人的消息,
山风会替你答。
遇上不熟的亲戚也不会尴尬。
坟头相逢,
没有摆酒席、随份子,
找不到话题就埋头扫墓。
祭祖的时候,
人也在和自己打交道。
清理坟头草的半小时,
可能比一小时的心理咨询更治愈。
好多埋在心里的话,
对着逝者更容易说出口。
想到开满野花的坟茔,
埋葬无数墓志和被遗忘的生平,
那些压在头上的DDL、KPI,
加班扯皮时长篇大论,
比起碑文上的只言片语
显得轻太多,太多。
看世间万物也有别的意思:
坟前冒出的野花,
可能是祖宗给烧来的纸别墅点赞;
供果被鸟啄了,
或是先人在学人间时髦话:
“下次换个有果张力的”;
雨水顺着石碑滑进泥土,
何尝不是天地为故人续一杯茶?
更重要的是,
清明的包容度很高。
相比春节喜庆、中元肃穆,
踏青的生机与焚香的沉静,
让清明“丧与燃”并存,
可谓社恐人的“福节”。
同是祭祖,
有人路口烧纸,有人赛博烧香,
传统和潮人各有过法。
对吃货都很友好。
艾粑粑、荠菜饺子、榆钱窝窝头,
以及肉松馅、红豆泥的青团……
无论偏爱冷食、热食,
还是甜党、咸党,
人人都有的吃。
吃多了,
还能去户外减肥,
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拔河、踢球……
几千年的习俗各有出处,
有深度,还好玩,
老人小孩都很合适。
无论高矮胖瘦,
哪怕生老病死,
任谁都能自在享受这一天,
清明从不拒绝任何人。
又一年清明,
带着祖宗留下的馈赠,
去大自然好好撒欢吧。
评论区聊聊,
你的清明假期如何安排?
本文配图由AI参与创作
监制 | 李绍飞
策划 | 欣蕊
文案 | 陈艳欣、欣蕊
设计 | 崔译水
审校 | 瑞雪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