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介绍,春季情绪容易不稳定的现象确实存在,每年3-5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精神专科就诊的患者通常会增加,提醒我们在春季要格外关注心理健康状态。

就中医理论而言,我们的情绪主要由五脏中的肝来主导,而春季肝功能过强或不足,就会导致情绪躁动或低落。

现代的精神医学认为视网膜中有感光细胞,当光照变化时,感光细胞会传递信号到大脑中视交叉上核区域,调节我们的昼夜生物钟节律,进而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分泌,如多巴胺、5-羟色胺、褪黑素等,进而影响情绪和睡眠。春季光照增强,生物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相比抑郁,春季更容易出现兴奋急躁的情绪。

如何调节?

调节睡眠,相比冬天的早睡晚起,三月后日照时间变长,可以适当增加活动时间。

增加互动,包括与大自然互动、与人互动,增加户外运动,释放过于充沛的精力以及较大压力,打开心扉,减少焦虑情绪。

当情绪波动情绪低落大于2周,情绪亢奋超过1周,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