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
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对深化供水价格市场化改革等作出明确要求
鼓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
协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积极推进新建水利工程提前明确量价条件
这将对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产生积极影响
为什么要深化价格改革?
近10年
我国价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全社会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
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年均涨幅1.6%左右
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
提升价格治理能力
强化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
《意见》提出
价格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并部署了价格改革的重点任务
对水利行业有哪些新部署?
供水工程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
建设运营周期长
供水水价是供水工程具备自我造血机制
和良性运行发展的核心要素
长期以来
由于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尚不健全
供水价格长期偏离成本
既不利于工程良性运行
也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是影响水利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的难点之一
《意见》提出鼓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
协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将进一步促进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尤为一提的是
《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
新建水利工程提前明确量价条件
新建水利工程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供需双方就可以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商定价
约定供水水价意向价格
这样一来
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
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推进破解当前水利投融资难题
《意见》还对多个水利行业
价格改革事项作出部署
包括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健全公用事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等
文案 | 石珊珊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罗景月
校对 | 王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