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观察 李红

4月2日晚,2025年《健康大讲堂》第一讲在资阳高新区开讲,本期大讲堂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资阳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承办。

此次节目以“健康中国 从齿开始”为主题,分为《创新驱动 智造未来》《英才强基 共筑健康》《园区聚力 赋能企业》《双轮驱动 普惠民生》四大篇章,通过“情景演绎+现场访谈+文艺节目”的形式,展现“中国牙谷”在前沿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节目开头,一段短片带大家走进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实地探访实验室,体验3D打印技术在口腔诊疗上的运用。“医生用3D成像设备可以得到单个患者口腔的精确数据,然后通过3D打印机很快地打印出适合患者个体需求的义齿、牙套等。”在第一轮访谈中,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主任赖梦勤介绍了3D打印的牙齿模型,是如何从实验室走进口腔诊疗中,让市民享受到“量身定制”的医疗服务。

第二轮访谈中,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万呼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1科教授高宁分享了口腔技术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他们认为,实现“全民健康”,需要培养不同的层次人才;而在第三轮访谈中,来自中国牙谷的两位企业创始人,则分享了入驻产业园的经历,以及感受到的牙谷发展速度。“作为首批进驻中国牙谷的企业之一,2017年便正式落户资阳设立工厂。”上海博恩登特集团联合创始人、四川鸿政博恩口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雅成说道,目前成立了三家工厂,分别生产口腔综合治疗椅,牙科种植体、口腔矫正产品,未来将继续提高产能、提高产品品质,让资阳制造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何推动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让优质医疗技术快速落地?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建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志河围绕《双轮驱动 普惠民生》开启第四轮访谈分享。赵志河认为,应营造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构建多元的资金支持体系,建立从临床需求导向-课题揭榜挂帅-成果评估转化-产业培育孵化-产品生产销售完整链条的闭环。

“8年时间,中国牙谷从零开始,白纸作画、聚链成谷。”李建表示,中国牙谷围绕“产学研销医养”打造口腔全产业链生态,未来,将从“制造”变“创造”,持续深化与华西口腔的合作,通过共同搞研发、建平台、办科研活动,让中国牙谷的自主创造之路越走越宽阔。

目前,中国牙谷入驻口腔企业达143户,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牙谷有注册(备案)证335张,其中二三类证165张,排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二,今年有望突破400张;中国牙谷成为全球最大的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2024年生产隐形矫治器7200万片,约占全球产量的八分之一,今年有望突破8000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