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观察 曾永丽

“让我们向绿色生态葬的逝者鞠躬致敬!”4月2日,眉山市第十二届集体公益生态葬在莲花公墓举行,在《送别》的钢琴声中,白鸽放飞,象征逝者灵魂升华与新生的。20名逝者的骨灰一同安葬在公墓的花丛下,逝者家属将寄托思念的风铃悬挂在木架上,送别自己的亲人。最终,逝者的骨灰将与泥土、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场特殊的生命告别仪式。

殡葬工作关系民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眉山市全面优化殡葬基础设施布局,不断提高惠民便民服务能力,突出殡葬事业公益属性,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把群众“身后事”办成省心事、暖心事。

政府“兜底” 治丧

选择绿色殡葬,不花一分钱办丧事

“没想到不但不用交一分钱,服务还特别好。”几天前,市民张女士的母亲病逝,张女士第一时间拨打了殡葬服务专线,仁寿县殡仪馆的遗体接运车辆很快就上门了。

不花一分钱办丧事,这得益于眉山“零元办丧事”殡葬惠民政策。眉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介绍,群众选择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只要在绿色惠民殡葬政策减免范围和额度内的,从遗体接送到骨灰盒,可以一分钱不花。由各区县政府投入资金,通过殡仪馆直接免除或由丧属承办人申请补贴等方式,实现群众在治丧方面‘0元支出’的服务模式。

为提升殡葬服务,眉山全面开通96444殡葬服务专线,实现“逝—殡—葬—祭”全链条一站式治丧服务,有效整合资源,改善服务环境,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减少群众跑腿次数,降低治丧成本。2024年8月,眉山市出台《优化殡葬服务十二条措施》,对殡葬收费公示、殡葬奖补、便民服务、关心关怀等十二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

眉山市殡仪馆休息厅

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也纷纷推出相应举措。眉山市殡仪馆推出20条便民惠民举措,停收骨灰寄存证等9项费用,免费提供手拿祭祀花等9项服务。各殡仪馆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设专用休息间,设置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和爱心车位等,用心用情守护“人生最后一站”。

此外,眉山推行全域绿色惠民殡葬,连续12年举办“集体公益生态安葬”活动,免费向逝者提供2000余个生态葬墓(穴)位。

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组合拳”的迅速出台,切实推动殡葬“公益化、普惠化、日常化”在眉山落实见效。据统计,近5年支出绿色惠民殡葬补助资金近6000万元,惠及6.5万人。

见林见绿不见墓

移风易俗 殡葬新风“扑面来”

“这里的环境好,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打眼一看还以为是公园。”4月2日清晨,在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的青神县龙女谷公墓,村民蒋大爷和妻子带着鲜花前来凭吊安葬在这里的父亲。

整个墓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见林见绿不见墓。

“这个地方以前名叫‘百坟山’,约11亩的区域上,零星分散有60余座坟墓。”该公墓管理人员介绍,新建后的龙女谷公墓,单墓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双墓不超过0.8平方米、壁葬墓不超过0.25平方米,建成墓穴724冢,入墓率达93%,还设置了树葬、花葬等,既满足了群众的丧葬需求,又体现了节地生态的环保理念。

龙女谷公墓

目前该公墓单个墓位针对一般群众售价3000—4000元。此外,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墓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低偿或无偿为治丧群众提供服务,极大的减轻了农村群众的丧葬负担。

龙女谷公墓的建设,是眉山市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展示了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眉山模式”。

2019年,眉山在全省率先吹响殡葬改革号角。面对“入土为安”的千年习俗,眉山以“绿色人文”为核心,在全省率先发布《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指南》《眉山市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办法》。

“在乡村公益性公墓选址上,我们优先选择荒山、贫瘠土地规划建设。本着‘一处公墓就是一座公园、一个陵园就是一片园林’的要求推进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眉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表示,打造的公墓具有生态环保、移风易俗、家风家教、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并科学设置安葬区、管理服务区、生命文化长廊等特色区域,全面推行壁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基本实现“见树见景不见墓”的自然融合。

截至目前,眉山全市共建成乡村公益性公墓103处,实现乡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绿色、人文、生态的殡葬新风在眉山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

“要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探索殡葬领域‘逝、殡、葬、祭’等工作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以推动全市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眉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