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来临,心理调适尤为重要。达州市教育局、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推出“迎接中高考 ∙ 心理调适指南”系列策划,为备战中高考学生构建科学的心理缓冲机制。本期介绍,家庭如何成为中高考“减压舱”,达州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李姿萱、刘富国为备战中高考学生的父母提出建议。


川观新闻达州频道 杨正波

李姿萱、刘富国给出了一个案例。3月,达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小张家中爆发激烈争吵——一诊成绩下滑20名,母亲没收手机、父亲报补习班,父母也因为这次成绩下滑屡屡争吵,小张愤而撕毁试卷。李姿萱介绍,这场“备考家庭危机”的本质是家庭教育焦虑的失控性外溢。其核心表现为三重错位:其一,父母将成绩波动与教育价值强行捆绑,用“补习增量”“电子设备管控”等物理手段粗暴干预学习规律;其二,家庭成员因教育理念分歧形成内部攻讦,使家庭由“情感避风港”异化为“压力传导链”;其三,青少年在高压管控下陷入“习得性无助”,以撕卷行为完成对评价体系的非理性反抗。这种危机揭示了部分家庭在升学竞争中陷入“目标吞噬过程”的困境——教育初心被功利化排名取代,亲子联结被分数焦虑割裂。

如何应对?李姿萱说:中高考虽然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旅程,只要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她建议每个家庭每周可以举行一次家庭会议,讨论学生的学习进度、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的未来规划,这些活动不仅让备战中高考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也会让父母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每个家庭也可以开展看电影、做手工、做家务活动,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让备战中高考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到了放松和娱乐的方式。此外,学生也需要做好自我调试、合理管理学习时间、制订合理学习计划、主动与父母交流,如清晨的微笑、随意的深呼吸、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休息娱乐时间、主动与父母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成长与经历。

达州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刘富国建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潜力。家长不必要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他的心理状态和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