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颜  罗剑锋  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每月能挣7000元,在宁波这座制造业之都扎根,这在3年前连想都不敢想!”4月2日,在浙江宁波佳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控车间里,19岁的凉山少年郭鑫擦拭着精密仪器,自信爽朗。

作为盐源县职业中学2022级机械专业首批“蓝鹰工程”委培生,他与同班的徐学强、蒋龙不仅实现了从放羊娃到产业工人的蜕变,更成为甬凉职教协作的“代言人”。2022年至今,凉山州盐源县职业中学在东西部协作机制助力下,已开设“蓝鹰工程”委培班6个,机械和旅游班各3个,共计招收学生205人。

“蓝鹰工程”是浙川东西部协作的创新。通过加大产教融合投入力度,着眼于高质量就业,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共同探索,通过校校联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培养人才,持续助力产业发展、稳岗就业。

2022年该工程实施以来,盐源县职业中学主动对接东部优质资源,筛选东部地区优质规模以上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从多维度进行评估,保障学员高质量就业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经过实地考察,根据宁波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盐源职中的专业开设情况,2022年8月学校与宁波市佳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石浦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培班合作协议,“蓝鹰工程”正式落地实施。

在生源选择上,“蓝鹰工程”聚焦经济条件较差、返贫风险较高且具备技能特长的学生群体,精准遴选学员,确保帮扶资源精准投放。在培养模式上,“蓝鹰工程”采用“2.5+0.5”学制模式,与宁波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及订单式人才培养。

据了解,盐源县“蓝鹰工程”实施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学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就业质量和办学美誉度的提升。

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副校长邓忠保告诉记者,蓝鹰工程实施以来,学校与宁波石浦酒店集团、佳利来集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25名毕业生已于2025年3月通过考核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